在眼镜的世界里探寻历史与未来的脉络,于丹阳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中,中国眼镜博物馆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静静诉说着眼镜文化的千年传奇。怀揣着好奇与期待,我踏上了这场寻访之旅。
![]()
![]()
01
步入位于丹阳国际眼镜城五楼的中国眼镜博物馆,1800㎡的广阔空间令人眼前一亮。
作为国内收藏品种最多、占地面积最大、展览设施最先进的眼镜博物馆,它名副其实。馆内整体分为“镜源”“镜华”“镜界”和“镜享”四大展区,宛如四幅徐徐展开的历史画卷,引领着参观者穿越时空。
这里设有20多个多媒体互动展区、6个艺术场景复原,200多件文物级眼镜展品更是让人目不暇接。其中,丹阳籍著名画家季宏敏捐赠的藏品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他花费数十年时间精心收藏,有些藏品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孤品。
面对浙江、北京等地企业高价收购的诱惑,季宏敏毅然拒绝,将全部藏品捐给了博物馆。这份对藏品归宿的执着与无私,让博物馆的藏品更加熠熠生辉。
![]()
![]()
![]()
![]()
![]()
![]()
![]()
![]()
02
漫步在四大展区,中国乃至世界眼镜发展沿革的脉络清晰可见。
从过去用水晶石和贵重金属制成的眼镜,到精美的眼镜盒、眼镜袋,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通过趣味的声光电手段,光学系统的科普解说生动有趣,让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眼镜的奥秘。
在“镜源”展区,战国时期《墨子》中记载的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理论,东汉初年张衡藉由透镜发现月日食原因的史实,无不彰显着中国在光学领域的早期探索。
而世界上出土的最古老的来自我国东汉末年的眼镜,更是见证了中国眼镜的悠久历史。
从原始传说到双片曲腿,宋元时期精美的镜框做工,中国眼镜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变。
![]()
![]()
![]()
![]()
![]()
![]()
“镜华”展区,展示了中国历史上眼镜使用者对眼镜的情感以及民族眼镜工业的发展。
姑苏(苏州)作为我国眼镜发源地,崇祯年间孙云球的杰出贡献令人赞叹。他掌握镜片研磨和抛光技术,制作出凸凹透镜,还精通验光,留下一部《镜史》成为研究眼镜历史的重要参考文献。
![]()
![]()
![]()
![]()
![]()
![]()
![]()
![]()
![]()
![]()
“镜界”展区,聚焦丹阳眼镜产业的发展足迹。
丹阳眼镜产业从起步到壮大,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与智慧。
![]()
![]()
![]()
![]()
![]()
![]()
![]()
如今,丹阳已成为全球眼镜生产大国,这座博物馆也成为了丹阳商业变迁与社会发展的见证者。
“镜享”展区,则让我们看到了现在和未来光学科技的发展空间。
虚拟配镜室里,对照墙上的数字感应屏幕,变换各种款式的眼镜图像,模拟试戴,让人充分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捷与乐趣。
![]()
![]()
![]()
![]()
![]()
![]()
![]()
03 眼镜传奇,文化传承
眼镜的发展历程,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缩影。
早期,由于镜片材料难求、工艺繁复,眼镜只在皇室、贵族和富人集团中出现。
随着玻璃工业的发展,眼镜成本下降,工艺简便,才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
如今,眼镜不仅是一种实用的视力矫正工具,更成为了时尚与文化的象征。
![]()
![]()
![]()
从上海眼镜博物馆、江西鹰潭世界眼镜博物馆,到广州、武汉等地的民间眼镜博物馆,再到荷兰阿姆斯特丹等其它国家的眼镜博物馆,眼镜文化正在全球范围内传播。而丹阳的中国眼镜博物馆,作为城市的经济文化地标,承载着传承和弘扬眼镜文化的重要使命。
未来3 - 5年,丹阳将打造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及产、学、研、游、文于一体的视光学产业新城。中国眼镜博物馆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展陈设计、体验互动和运营管理等方面进行大的调整,以更好地承载城市的文化功能。
“戴丹阳眼镜,看美丽中国”。
在这座充满魅力的眼镜博物馆里,我不仅看到了眼镜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更感受到了丹阳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创新精神。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眼镜博物馆将以更加崭新的姿态,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让更多的人了解眼镜文化,感受美丽中国的独特魅力。
点击分享:
看这些镇江记忆,却已淹没光阴里!
挖掘镇江的文化,让它成为镇江的名片,
如感兴趣,关注一下“镇江风情”这个号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