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军事频道曝光的一则画面在军事界掀起了不小的轩然大波:一架歼-11战斗机的主翼下赫然挂着一块标注“激光武器”的流线型的吊舱,似一颗“未来的明珠”突然闪现在军事界的天空上,让无数的军迷们都如坠云雾之中,纷纷对此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和好奇。
![]()
其首次曝光的“歼-11光速版”同时,中国的空军也正式“亮出了”了全球首款现役的机载激光武器,从而意味着我们率先把“光速的打击”搬上了天空,老旧的歼-11就靠着这套系统就一下子从垂暮的老将转变为了空战技术的验证平台。
其之所以能够在毫无防备的对手面前直接实现“光速”打击,颠覆了传统的导弹的拦击逻辑。可谓“一秒钟的闪电,千里之外的杀招”,其发射的激光束每秒可达30万公里的远程打击能力,指哪儿打哪儿,对面那一枚导弹还没反应过来就可能被它的“一闪而至”的“火力”给烧穿了导引头,几乎没有给对面任何的回避反应的机会。
据央视的测试画面披露,该新一代激光兵器即使5公里外都能直接将靶机的油箱给“点”燃,更为可怕的是,即使10公里外的3毫米的钢板也能“一击”击穿。可谓一举超越了传统的干扰弹的拦截成功率的90%以上,远远地高于了传统的干扰弹的30%的拦截成功率.。
![]()
为啥选歼-11这种“过气”战机?道理简单得很:新技术总得有个试炼场。就像涡扇-10B矢量发动机先上歼-10B测试一样,歼-11成本低、技术成熟,正好用来打磨激光武器的可靠性。等技术完善了,未来歼-20、歼-35甚至六代机都能直接受益。
在激光武器的不断崛起背景下,不得不对传统的航炮的存在价值提起了质的疑问。可见美军的F-22、F-35在近身搏斗的时刻还都把航炮作为最后的“后手”,而中国的歼-20、歼-35早就将其一一取消了。
与此相比,现代的超视距空战时代就完全把航炮的作用抹杀了,甚至还会因为开火而暴露自己的隐身特性,的确有些鸡肋的存在感了。
![]()
与传统的几十万一发的导弹相比,仅凭一两颗几十块钱的激光“一枪”就能将“无人机”彻底“瘫痪”,将敌方的机动部队的各类雷达、通信、指挥等重要的战机设备彻底“瘫痪”,并可将导弹也拦截的威力可想而知。其无形的性质使其对敌方的打击极具杀伤力,甚至敌人挨了打都找不到我们这根“刺”的源头.。
这套系统背后是实打实的技术突破。中国走的固体激光路线,用机载电力驱动,靠光子晶体光纤技术实现高功率输出。中电科54所研发的晶体材料能承受超高激光强度,加上高超音速发电机,把设备体积压缩到传统系统的五分之一,大小就和副油箱差不多。吊舱还做了减阻设计,对战机机动性影响不到5%。
放眼全球,美国的机载激光武器还在试验阶段,日本的技术射程太短,而中国的“寂静猎手”激光系统早已在沙特创下单日拦截13架无人车的实战纪录。这次歼-11的亮相,标志着中国在定向能武器领域实现了海陆空全覆盖,真正领跑全球。
![]()
当然,激光武器还没完美到无懈可击,它的功率提升、复杂天气适配仍是难题,短时间内未必能完全取代航炮。但光速打击、低成本、无限弹药的特性,已经让空战规则开始改写,未来空战或许是歼-20带着无人机群远程猎杀,再用激光武器织成“绝对防御网”,那时候,航炮大概真要进博物馆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