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前两期课程收获职工学员广泛好评后,市工人文化宫影评写作公益课第三期于10月23日开讲。本期特邀主讲人杨藻坐镇,创新以座谈互动形式切入,带领职工初探文学改编电影的核心逻辑,为接下来的课程奠定基础,现场学习氛围浓厚。
![]()
课程聚焦“文学改编电影的光影转译”核心主题,杨藻结合自身专业研究成果,从三大关键维度展开分享:一是解析文学文本到电影影像的核心矛盾,以《红高粱》的视觉叙事重构、《伊豆的舞女》的情感空镜为例,拆解内心独白如何通过镜头间接呈现、线性文字如何转化为空间画面;二是对比两类改编策略的差异,通过《城南旧事》还原老北京胡同的“忠实型改编”,与《铁皮鼓》用“拒长大”隐喻批判现实的“解构型改编”,让学员理解不同创作逻辑的适用场景;三是指导学员识别电影中的文化符号,如《活着》的皮影戏承载文化记忆、《日瓦戈医生》的雪景象征命运,为影评写作提供“从细节挖主题”的实用思路。
![]()
座谈环节中,学员们积极结合自身观影经历提问,围绕“如何从地域元素解读影片深层含义”“影评开头怎样结合情节细节更吸睛”等问题与主讲人杨藻深入交流,不少学员还认真记录案例要点,互动中进一步消化知识点。课后,学员们纷纷表示,座谈形式轻松又解渴,不仅理清了文学与电影的转化逻辑,还学到了可直接用在影评写作中的分析方法,对后续课程充满期待。
![]()
市工人文化宫将持续推进后续课程,通过理论讲解与实践分析结合,帮助职工逐步提升电影鉴赏水平与影评写作能力。
![]()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记者:申志远 于秋莹 文/摄
编辑:李鹏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