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事留余地,不把恩怨做尽
解释:处理事务时多留一分回旋空间,对待恩怨不做绝断,既给他人台阶,也为自己留退路。
古人常说 “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世间事从无绝对,今日的对立或许是明日的相逢。
战国时,蔺相如面对廉颇的屡次挑衅,始终退让回避,不将矛盾激化,最终换得廉颇 “负荆请罪”,成就 “将相和” 的美谈;反观历史上那些睚眦必报、赶尽杀绝之人,多因一时意气,落得孤立无援的结局。
做人做事最怕 “满”,把恩怨做尽,便没了转圜的可能;留一分余地,反而能化解矛盾、赢得尊重。
这份 “留”,不是懦弱妥协,而是看透世事无常后的从容,是懂得给自己和他人留体面的智慧。
02 言存谦和,不将是非说满
解释:说话时保持谦和态度,不把对错评判得绝对,不逞口舌之快,不议他人是非。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言语是最易伤人也最易惹祸的利器。
三国时,祢衡恃才傲物,常以尖酸言语讥讽他人,连曹操、刘表都不放在眼里,最终因出言不逊,被黄祖所杀;而北宋名臣司马光,向来说话温和谦逊,即便与人争辩,也从不疾言厉色,既坚守立场,又不伤和气,终成一代贤相。
是非本无绝对,逞一时口舌之快,或许能赢得短暂的 “胜利”,却会埋下人际隐患。说话谦和、不把是非说满,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保护。
这份 “谦”,不是刻意讨好,而是修养深厚的体现,是懂得 “话到嘴边留三分” 的清醒。
03 利让三分,不把便宜占尽
解释:面对利益时主动退让三分,不贪图所有好处,懂得与他人分享,不做独占利益的事。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益面前最见人心。
晚清商人胡雪岩,在生意场上从不独占利润,常主动让利给合作伙伴与下属,甚至在灾年开仓放粮、救济百姓,正因这份 “利让三分” 的格局,他的商业版图才越做越大,成为 “红顶商人”;
而那些总想独占便宜、斤斤计较的人,看似得了小利,却失了人心,最终难成大事。钱财乃身外之物,占尽便宜只会让人疏远,让利三分反而能收获信任与支持。
这份 “让”,不是吃亏妥协,而是懂得 “财聚人散,财散人聚” 的通透,是成就大事的格局与远见。
04 心留善念,不将福报用尽
解释:心中常存善良念头,不肆意消耗自身福报,多做积德之事,让善念与福气代代延续。
古人云 “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余”,福报如同蓄水池,只取不存终会干涸,常存善念、多做善事才能让福报绵长。
明朝官员袁了凡,早年被算定 “无官无子”,后因坚持行善积德,不仅考取功名,还育有子嗣,更写下《了凡四训》劝人向善;反观那些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泯灭善念之人,即便一时得意,最终也多遭反噬。
善念是福报的根源,不将福报用尽,便是为自己和子孙积下善缘。这份 “存”,不是迷信求福,而是明白 “善有善报” 的因果,是对生命的敬畏与对后代的负责。
心留余地,不是怯懦,是智慧;行存谦和,不是妥协,是修养。
愿我们都能领会《知足歌》中 “留” 与 “让” 的深意,在做事时留一分余地,在说话时存一分谦和,在逐利时让三分好处,在心中守一份善念,以从容姿态面对人生,以温和之心对待他人,方能在漫长岁月中积下吉庆,安稳度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