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今日(10月24日)公布了第二波党部人事任命,正式任命国民党大陆事务部前主任张荣恭、马英九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为副主席。此次人事布局延续了郑丽文上任后“深蓝路线+派系平衡”的策略,标志着蓝营在两岸政策与内部改革上的新动向。
![]()
一、郑丽文此次人事布局的目的是什么?其选择张荣恭与萧旭岑有何考量呢?
郑丽文的第二波人事安排中,任命作为连战核心幕僚的张荣恭与马英九路线代表的萧旭岑,延续了国民党“深蓝基调+派系整合”的策略。张荣恭的任命强化了“连战系”在两岸事务中的主导权,其30余年的大陆事务经验可巩固蓝营“九二共识”论述;而萧旭岑的加入则整合马英九时期青年交流资源,以应对绿营的舆论战。
![]()
萧旭岑
同时第一波人事中李乾龙(新北派系)与季麟连(外省二代)的组合,已形成“本省+外省”派系平衡。如今,第二波新增的李哲华(南投工商界代表)与吴宗宪(民代),则吸纳了地方势力与基层支持,体现出郑丽文“老干新枝+跨域整合”的布局逻辑。
![]()
左一李乾龙、右一季麟连
二、郑丽文团队后续面临哪些改革阻力呢?朱立伦总辞遗留的挑战将如何影响其施政呢?
小编结合相关报道并分析得出,郑丽文需应对三重挑战:
1、党内整合压力:郝龙斌等本土派系对“深蓝路线”的质疑,以及黄复兴党部对改革速度的不满,从而可能削弱其决策效率。
![]()
郑丽文
2、舆论战困境:民进党已启动“认知作战”,萧旭岑近期频繁遭网络攻击,国民党需重建舆论阵地。
3、交接过渡难题:朱立伦率211人总辞党务真空的情况下,郑丽文团队需要在30天内完成211个职位的补缺,此时就极其考验郑丽文的用人效率如何了。
![]()
朱立伦
根据历史经验显示,2008年马英九团队用45天完成了党务重组,郑丽文若无法加速整合,可能影响蓝营在2026年地方选举的布局。
![]()
马英九
三、蓝营内部对此持什么立场呢?
蓝营内部对郑丽文此次人事布局的立场呈现显著分化,从而形成了“深蓝力挺、本土观望、中间焦虑”的复杂格局。这种分歧既源于路线之争,也涉及派系利益博弈,具体表现为:
1、张荣恭与萧旭岑等具有大陆事务经验者被重用,获得了“中华两岸和平发展联合会”等统派团体的联署支持。连战、马英九等深蓝大佬公开表态支持,前“立法院长”王金平更是罕见表态称“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认可郑丽文在第一波对重用李乾龙与季麟连的决定表示赞同。
![]()
张荣恭
2、台中市长卢秀燕、新北市长侯友宜等地方派系代表人物一反常态,罕见保持沉默。卢秀燕的沉默被解读为对“中央集权化”的担忧,其团队私下透露“地方需要更多自主空间”。侯友宜虽推荐吴宗宪担任文传会主委,但没有对郑丽文的两岸主张发表过公开支持。
![]()
卢秀燕
当前蓝营内部的立场分化,本质上还是岛内政治生态变迁的缩影。郑丽文能否在深蓝基本盘与中间选民期待间找到平衡点,将决定其“两岸破冰者”定位能否真正转化为选战的发动机。卢秀燕、朱立伦等“当事人”,在面对“非黑即白”的态势下,是选择“跳出舒适圈”还是“留在舒适圈”,将会是后续的关注焦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