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是不是连一小口也不能喝了?”门诊里,66岁的王叔叔低声问着,手里还攥着聚会请帖。年轻时杯不离手,如今确诊糖尿病后,他却发现——聚会成了难题。
医生一再叮嘱:“酒最好别沾!”可逢年过节亲友劝酒,面对热闹气氛,真能“滴酒不沾”吗?
这也是很多糖尿病患者心里的疑问:一点都不能喝吗?偶尔尝一口,会不会伤身?还是医生说的“忌酒”只是个保险说法?
![]()
糖尿病和饮酒,的确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宿命纠葛”。医学研究反复表明:
酒精进入体内后,必须经肝脏分解,同时,它会干扰葡萄糖的生成与调节机制,加重低血糖或高血糖的风险
尤其是在服用二甲双胍、胰岛素、格列美脲等药物的情况下,低血糖风险会飙升30%以上。
还有一点容易被忽视:酒精本身就属于高能食品,每克酒精约提供7千卡,带来的“隐形热量”很可能让血糖突然失控。
但临床上,医生的建议也不是绝对零容忍。比如,如果你的血糖控制稳定,肝肾功能良好,没有急性并发症、心脑血管病史,短期内也无特殊状况(比如妊娠、哺乳、驾驶等)。
![]()
有研究认为,“极低量、低度酒,偶尔饮用”,确实某些人群也不会直接带来灾难性后果。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一项数据指出,部分血糖长期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医生指导下,每周允许1~2次,每次接近10~15ml低度红葡萄酒,未观察到明显急性不良反应。但这里的关键是,需严格随访,量少且只限于极个别人群。
坚持“管住嘴”,不是危言耸听。真正危险的,是无底线放开喝、侥幸心理作祟,常见健康隐患包括:
低血糖危险急剧升高
酒精抑制了肝脏释放葡萄糖的能力,容易造成“假性血糖正常”或直接低到危险线以下。美国糖尿病学会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饮用相当于两杯白酒(约60ml)后,4~10小时低血糖发生率升高到普通人的3倍以上。
![]()
放大心脑血管与神经并发症
饮酒促进三酰甘油升高,血压波动,甚至损伤血管内皮,显著加剧糖尿病足、视网膜病变、肾病风险。北京协和医院统计发现,长期饮酒的糖尿病患者相关并发症概率比不喝酒者高出23%~48%。
多种药物与酒精相互作用
不少降糖药(如胰岛素、磺脲类)、降压药、降脂药,会因为酒精而增强或抑制药效。常见后果包括药效突然增强、低血糖、心动过缓、肝肾损害等。
而且,饮酒易造成服药时间紊乱,管理难度大。
![]()
特别需要警惕这三类糖尿病人,真不能碰酒:
血糖本身波动大、控制不佳者(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mmol/L);已经出现并发症:肾功能异常、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的人群;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中风)或肝脏受损者。
哪怕只是“朋友敬你一杯”,对身体都是负担,别心存侥幸
虽然医生建议“最好别喝”,但特殊场合难以推辞怎么办?
男女每日饮酒上限严格控制:男性≤25克酒精(约啤酒700ml或红酒250ml),女性≤15克(约啤酒450ml或红酒150ml)。更建议每周不超过一次,舍弃高度酒。
![]()
饮酒时必须先吃主食(如米饭100g/杂粮馒头/燕麦片),切忌空腹饮酒,防低血糖
避免与降糖药同服时间重叠,注意饮酒期间和饮酒后至少监测一次血糖(特别在夜间)
一旦头晕出汗、心慌气短、意识迟钝,警惕低血糖,及时补充快速糖和主食,必要时尽快就医
酒桌之外,日常生活仍应以控糖、均衡饮食为主,绝不因“偶尔饮酒”就放松日常血糖管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