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3日,百洋医药宣布,为优化脑部肿瘤精准放疗场景,公司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达成战略合作,围绕全球领先的脑部精准放疗机器人ZAP-X火星舟放射外科机器人,共同成立精准放疗中心。
这是ZAP-X这款创新医疗器械在中国落地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也是百洋医药全面创新转型过程中的又一个标志性时刻。
ZAP-X:放疗的一场“革命”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是放射治疗中的一种创新技术,它利用高能射线精确聚焦于肿瘤部位,从而达到杀灭肿瘤的目的。
这种技术有优于传统多分次放疗的明显优势:精准高效,可减轻放射性脑损伤,门诊即可完成,尤其适合肿瘤位置特殊或者身体不佳的患者。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成本、设施与技术问题,仍有近80%患者无法获得高质量的SRS治疗,尤其在良性脑肿瘤、恶性脑肿瘤(多为脑转移瘤)等疾病的治疗方面,存在显著缺口。
精准放疗机器人ZAP-X的出现,为这一困境带来了突破。
作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领域的革命性设备,ZAP-X带来了脑部放射治疗质量和安全性的进一步提升。
一项由斯坦福大学、迈阿密癌症研究所等多家机构共同参与完成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平台间对健康脑组织的低剂量辐射溢出存在显著差异,最高可达到50倍的差异,而ZAP-X采用双回旋球形机架等创新设计,在进行脑肿瘤放疗时,能实现亚毫米级的精准治疗,有效保护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其安全性显著优于传统通用型放疗设备。
与其他颅脑放疗设备相比,二者治疗效果相当,但ZAP-X的治疗时间快20%,可为脑转移瘤患者带来更高质量的治疗。
ZAP-X目前已在全球24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累计完成5000余例临床治疗。
将ZAP-X这款具备革新意义的创新医疗器械引入中国,是百洋医药创新转型过程中的重大成果。
2024年,百洋医药与全球领先的放射外科机器人企业ZAP Surgical正式达成全方位合作,包含投资、商业化以及本地化生产。
百洋医药正在建设的高端制造产业化基地,就包括ZAP-X的全球生产基地,这一基地不仅服务于中国市场,还将覆盖全球市场的规模化生产需求,实现“中国制造、全球交付”,将于2025年底启用。
目前,ZAP-X在中国获批的适应症包括脑转移瘤、听神经瘤、脑膜瘤、垂体瘤等脑部肿瘤及动静脉血管畸形、三叉神经痛等其他脑部疾病。
“百洋系”在精准放疗的全场景布局
ZAP-X并非百洋医药在精准放疗这个战略赛道的孤立落子。
事实上,百洋已围绕前沿放疗方向,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百洋系” 全疾病放疗场景布局,覆盖了脑部放疗+体部放疗+心脏放疗:
脑部:ZAP-X已实现全球临床落地;
体部:华科先锋4π智能机器人放疗系统进入临床试验;
心脏:心律失常专用放疗新领域。
具体来看,华科先锋作为又一家“百洋系”的高端放疗设备企业,专注于技术难度更高、也更先进的X波段直线加速器研制,创新性地将环形机架与机械臂相结合,通过全球首创Q形臂实现4π全球面放射治疗,显著提升治疗灵活性与精准度。
目前,由其自主研发的中国首台4π智能机器人放疗系统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预计2026年上市。
心律失常是一项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健康问题,其致死率高,治疗难度大,该疾病领域急需高疗效、低风险的新型疗法,以满足临床治疗需求。
作为近年来的一个新兴方向,心律失常的放射治疗由于其非侵入性、不受导管可达性限制等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2024年底,入选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的“心律失常立体定向放射定量治疗系统技术研发及样机研制”项目,也是“百洋系”的产品序列,这是国家首次将立体定向放疗技术应用心律失常治疗。
目前,全球已经有多家企业投入这一方向的研发,但是目前尚无获批的医疗器械设备。
百洋医药在放疗这一领域的进展,在全球范围内都处于领先位置。
在创新设备的布局之外,百洋还在运营模式做出突破,通过与医院共建放疗中心,来推动先进技术快速投入临床应用。
公司并不止步于单纯的设备销售,更注重与医院的价值共创:百洋与医院不仅是运营伙伴,更是研发共同体。双方共同开展临床运营,并通过临床实践积累现实数据,以此驱动设备从研发端持续改进,促进设备技术进行迭代和升级,从而更好地满足临床需求。
所以,此类精准放疗中心的布局绝不会仅此一家。
随着未来更多中心落地并形成网络效应,国内高端放疗的资源分布与竞争格局或将改变。
因此,百洋医药有望凭借其对精准放疗赛道的率先卡位,跻身中国乃至全球具备整体解决方案能力的玩家之列,其生态“护城河”正加速成形。
全面拥抱创新的战略转型
在精准放疗赛道的全方位布局,只是百洋医药全面创新战略转型的一个缩影。
在“投资孵化+商业化”的双轮驱动模式下,百洋医药正聚焦“First-in-class”和源头创新成果的转化,目前手握多个具备高价值含量的创新医疗器械设备。
在创新药领域,百洋医药同样以前瞻性的目光,布局了一批具备“FIC”或者“BIC”潜力的管线,其中多款属于全球范围内的原研创新。
在热门的核药赛道,百洋医药深度布局,首个创新核药产品已进入优先审评。
在骨坏死治疗领域,百洋医药引进的FIC多肽偶联药物PDC,已进展至临床二期。
在器官纤维化领域,百洋医药也是重磅押注,与济坤医药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具有多重机制的抗肺纤维化1类新药JK1033。
在罕见病领域,百洋医药则战投了港股上市公司北海康成,共同深耕罕见病市场。
这一系列的动作,标志着百洋医药已在创新药领域形成了覆盖多疾病领域的创新产品矩阵。
百洋医药,正处在其发展历程中的一个关键转折点。
当下这种战略转型,一方面是公司长期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对当下行业发展趋势的主动响应。
近年来,行业的一个显著趋势是对于源头创新的支持与推崇,国家医保局和相关部门不断推出支持创新药械的政策,医保政策通过“价值购买/战略购买”的措施,向具有临床价值的创新产品倾斜,创造了更有利于创新医疗产品长期价值实现的产业环境。
对于百洋医药而言,转型不仅是坚定的战略选择,更具备扎实的资源支撑。
作为商业化赛道的头部企业,百洋医药过去二十年间积累了极强的市场端能力,核心团队具备深厚的医学背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近年来,百洋在研发端持续加码,创新成绩持续涌现,这些前瞻布局所蕴含的潜在商业价值,有望在未来逐步释放,并体现于公司价值之中。
所以,对于这家公司的评估和认知,已不能再用“一家商业化龙头公司”这种传统的视角,有必要看到那些正在悄然变化的创新要素。
随着百洋医药成功卡位更多的创新成果,其战略版图正在呈现日新月异的变化,相信,当这些创新要素积累至临界点时,公司的价值必将迎来全面重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