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林研究员:为何坚称经络不存在?——基于实证与逻辑的深度解析
![]()
网络上关于“张洪林研究员认为经络不存在”的讨论,其核心人物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原气功研究室主任、医学博士张洪林研究员。作为中西医结合背景的资深学者,张洪林兼具深厚的医学积淀与严谨的科学思维,其履历中“改革开放后第一批中医科学院研究生”的身份,更印证了他的学术底色。
张洪林的学术生涯堪称中西医融合研究的缩影。1949年生于中医世家的他,早年便随父研习中医,后考入吉林医科大学医疗系系统学习西医,奠定了“中西合璧”的知识基础。1978年,国家恢复研究生招生,他以专业人体生理学满分、多门基础课高分的优异成绩,考入中国中医科学院(时称中国中医研究院),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届中西医结合专业研究生,也是故乡集安历史上首位研究生。这份“敢为天下先”的求学经历,让他得以用现代科学方法系统研究中医针灸与气功,后获医学硕士学位并在职攻读博士,最终成长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主任医师。
职业生涯中,张洪林曾任中国中医科学院气功研究室主任、气功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会等多项科研课题,在中外权威期刊发表大量论文,并以世界卫生组织顾问身份赴海外指导气功工作。同时,他兼具北京市反邪教协会理事等社会职务,数十年深耕反伪气功、反邪教领域,通过300余场讲座唤醒十万余名群众,成为兼具学术深度与社会责任感的学者代表。正是这样贯通中西医、深耕科研一线的履历,让他对经络理论的批判拥有了扎实的实证基础。
作为中西医结合背景的资深学者,张洪林并非否定针灸疗效,而是基于临床观察、实验证据与逻辑推演,坚决主张人体不存在实体经络。其观点的核心依据可归纳为实证反驳、逻辑批判与学术溯源三个层面。
一、以临床与实验事实为核心:解构“循经感传”的本质
张洪林指出,“循经感传”是传统经络理论最核心的实证依据,但多项针灸界公认的临床现象,均能证明这种感传与神经机制直接相关,而非依赖未知的经络实体。
- 截肢与先天缺肢者的“幻经络”现象:截肢患者被截去的肢体已不存在,理论上依附于肢体的经络也应消失,但针刺肢体与躯干相连部位时,患者仍会产生向已缺失肢体的循经感传;先天无肢体者在盲端针刺,同样会出现从未存在过的“肢体”的感传。张洪林认为,这只能用现代生理学解释——感觉产生于大脑皮层感觉区,针刺激发的神经冲动在中枢神经的反应,与所谓“经络通道”无关。
- 神经功能异常对感传的直接影响:腰部脊髓麻醉后,下肢神经传导被阻断,此时针刺下肢穴位,本应“完整存在”的经络却无法引发循经感传,而麻药失效后感传又恢复;截瘫患者因脊髓神经损伤,不仅无循经感传,下肢感知能力完全丧失;脑皮质轻微病变者,对侧肢体经络未受损,却会随脑部病变出现或消失循经感传。这些现象形成明确因果链:神经功能正常则感传存在,神经功能异常则感传消失,直接证明感传依赖已知神经结构,与经络无涉。
- 大脑刺激引发的感传验证:针麻开颅术中,直接刺激清醒患者的大脑皮层,可引发对侧肢体的循经感传。张洪林强调,此过程未接触任何“肢体经络”,仅通过已知的大脑神经结构就触发了感传,彻底消解了“经络是感传基础”的理论支撑。
二、以科学逻辑为工具:批判经络理论的“伪科学特征”
在张洪林看来,经络理论从本质上不符合现代科学的实证规范与逻辑要求,存在不可证伪、拒绝修正等核心缺陷。
- 不可证伪的循环论证:面对“解剖学未发现经络实体”的质疑,支持者常以“科学尚未发现”“经络是能量通道”等说辞回避验证,这种逻辑与“上帝不可见故无法否定”的宗教论证如出一辙,违背了科学理论需具备“可证伪性”的基本准则。
- 对解剖事实的无视与概念偷换:现代解剖学、影像学已证实人体不存在独立于神经、血管、淋巴之外的“经络通道”,但经络理论仍坚持“超解剖存在”,甚至衍生出“量子经络”“生物场”等无法量化检测的模糊概念。张洪林特别驳斥了“经络类似经纬线是虚拟坐标”的说法——若经络仅是虚拟标记,为何针刺特定穴位(如足三里)的疗效远优于周边区域?实则是穴位下方神经、血管等实体结构发挥作用,而非虚拟坐标的功效。
- 实证研究的缺失与造假:所有宣称发现经络实体的研究,如朝鲜“凤汉管”、国内“筋膜学说”“间质水通道”等,均无法被独立实验室复现,最终被证实为学术造假或主观臆测。而经络理论依赖的“气”“气血”等术语,因无法量化检测,本质上脱离了现代生物医学的精确性标准。
三、以学术溯源为支撑:印证经络的“历史建构属性”
张洪林的观点还得到了中医针灸史研究的佐证。他引用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史研究所赵洪钧、针灸研究所黄龙祥等专家的考证结论:古人描述经络时,确实认为其是客观存在的“行气血”通道,但这是基于当时解剖认知局限的经验归纳,而非对真实生理结构的发现。
从历史维度看,传统经络图中的路线分布,实则与人体神经、血管的走向高度重叠,是古人对这些可见系统的模糊概括与错误解读。张洪林以截肢患者为例进一步佐证:下肢经络(如脾经、胃经)被切除后,相关脏腑功能并未受影响,直接与“经络沟通脏腑、运行气血”的核心理论相矛盾。
值得注意的是,张洪林的核心立场是:
“否定实体经络,不否定针灸疗效”。
他始终承认针刺对部分病症的临床价值,但认为疗效本质是神经反射、体液调节等现代医学可解释的机制,而非通过经络发挥作用。这种将“疗效认可”与“理论批判”分离的态度,使其观点区别于对中医的全盘否定,也成为其论证获得部分学术关注的重要原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