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赵云南 李天宇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雷)10月下旬,哈尔滨气温日渐走低。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供电段接触网工田双亮,正抓紧时间向24岁的徒弟姜虹宇传授“打冰绝技”。1994年出生的副班长李再双和1996年出生的宁涤非也在一旁观摩,“回忆当年学习的画面”。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是为电力机车提供电能的主要设备。冬季跨线桥下因温差较大,极易形成冰柱,一旦挂在接触网上,很容易影响电力机车运行。
作为田双亮带出的第一拨徒弟,如今已是副班长的李再双,早已把师傅的教诲刻进了心里。
“2021年冬天,冻雨来袭,冰柱特别密。师傅带着我在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的户外打了整整一夜冰,手把手教我怎么判断冰柱受力点。那时候,我才明白,打冰不是光有力气就行,全是学问。”李再双说。
![]()
师徒几人正在分析作业工单。哈尔滨供电段供图
今年39岁的田双亮有着18年一线经验,早已摸清冰雪“脾气”。“等天彻底冷透,冰柱又硬又密,没过硬技巧根本不行。”田双亮说。
宁涤非刚学的时候,总掌握不好发力节奏。打冰杆要么偏了方向,要么没砸中要害。“师傅就拿着秒表,让我跟着钟摆的节奏练手腕。现在我带新同事,也用这招”。
刚到一线的姜虹宇,面对8米长的打冰杆曾手足无措,杆体难平衡、发力无章法。
为让徒弟快速上手,田双亮搬出了当年教李再双和宁涤非时的“特种兵训练法”。在打冰杆顶端绑上矿泉水瓶,要求姜虹宇端平10分钟不洒一滴,洒了就加练30分钟腕力。
田双亮不仅严训,更注重传授技巧。他手把手教姜虹宇调整站姿,亲自示范发力节奏,让徒弟看清“手腕像钟摆晃”的细节。
姜虹宇悄悄用手机慢放师傅动作视频逐帧琢磨,还在健身App定制腕力训练计划。
10月20日15时10分,京哈铁路跨线桥下,姜虹宇双手擎杆、身体后倾,随着手臂摆动、手腕一抖,“咔嚓”一声,10厘米长的冰柱精准掉落。
不远处的田双亮紧盯徒弟动作,嘴角扬起笑容。
“再过一个月,这里就会变成冰天雪地。现在把技巧吃透,冬天才能守好每一米接触网。”姜虹宇说。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