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本应守护家庭安全的智能门锁,竟被陌生人用指纹轻易开启,北京焦女士的家成了他人来去自由的公共场所。
1
![]()
0月19日,北京的焦女士通过家中监控发现一名陌生男子多次通过指纹识别进入她的家中。令人不安的是,该男子并非进行盗窃,而是在屋内睡觉并进行破坏,导致“家里全是尿”。
涉事防盗门品牌区域销售管理人员对此回应称,可能是“两人指纹非常接近,导致锁的误识率(认假率)提高了”,但同时辩解说,这种事情的概率非常低。目前,品牌方已将换下的锁具寄回工厂进行返厂检测。
![]()
01 事件回顾
北京市民焦女士在2024年购买了某品牌的防盗门及配套智能门锁。这套本应带来安全和便捷的系统,却成了她噩梦的开始。
10月19日上午,焦女士像往常一样查看家中监控录像,却看到了令人毛骨悚然的一幕:一名陌生男子多次使用指纹识别功能成功打开门锁,自由进出她的家。
![]()
更令人震惊的是,该男子并未实施盗窃行为,而是公然在屋内睡觉,并在家中进行恶意破坏,导致“家里全是尿”。
事件发生后,焦女士立即联系了门店要求换锁。品牌区域销售管理人员表示,将把换下的锁寄回工厂进行返厂检测,以查明事故原因。
02 漏洞分析
智能门锁作为传统机械锁的替代品,近年来因便捷性受到消费者青睐。但此次事件暴露了其潜在的安全风险。
涉事防盗门品牌客服确认,该品牌防盗门搭载的智能门锁为代理厂家生产。这种生产模式可能存在质量管控不严的问题。
![]()
品牌方给出的解释是“两人指纹非常接近,导致误识率提高”。这种说法引发了对生物识别技术可靠性的质疑。指纹识别门锁的分辨率应当在500dpi以上,但市场上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事实上,市场监管总局之前抽查智能锁,不合格率高达23.3%,黑猫平台上关于智能锁的投诉已过万条。这些数据表明智能门锁质量问题并非个别现象。
![]()
03谁来为入侵事件买单?
这起事件涉及多方法律责任问题。首先,闯入房屋的男子涉嫌非法侵入住宅罪。
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五条,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最高可判三年有期徒刑或拘役。该男子还在屋内撒尿搞破坏,可能同时触犯了《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的故意毁坏财物罪。
毕竟随便一个正常的人都不可能没事去测试人家的指纹锁,而且我甚至相信,这个男人一定是测试过不止一个,只不过是焦女士的指纹跟他差不多,还能让他侥幸进入,所以男子肯定有什么不好的动机。
![]()
另一方面,品牌方也可能需要承担相应责任。根据《民法典》,“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生产者和销售者都得承担侵权责任”。
如果检测结果证实门锁确实存在质量缺陷,焦女士不仅可以要求退换锁,还能索赔财产损失、精神损失费甚至期间的租房费用。
04 智能锁还是“开门揖盗锁”?
事件曝光后,网友们的吐槽直接刷屏,不少人都分享了自己的糟心经历。
![]()
“我家小米锁之前把外卖员认成我开门了!当时我正在屋里看电视,外卖小哥都懵了,从那以后我出门必反锁”。
“别信什么‘概率极低’,市场抽查四分之一都不合格,这概率还低吗?我宁愿用钥匙,起码不会让陌生人随便进”。
![]()
还有网友指出:“重点是进了门不偷东西只搞破坏,这也太变态了!品牌方必须赔,这已经不是锁的问题,是人身安全隐患了”。
这些评论,也确实反映了消费者对智能门锁安全性的普遍担忧,以及由此产生的信任危机。
目前智能门锁品牌方已将问题锁具寄回工厂检测。
结果显示,两人指纹匹配相似度高达98%,而行业标准要求的误识率不应高于0.001%。
智能门锁确实提供了便利,但安全才是门锁最基本的职责,希望这样的事情不要再次发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