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西医欺骗性治疗”谬误:两种医疗理念无高低,科学对症才是核心
刚刚看见网民二流子“国边关”说:
西医是欺骗性治疗,这种欺骗性治疗与西方人的德性有密切关系,掩盖病症,患者就以为病好了。但是,中医治疗疾病,祛邪扶正,要让身体恢复正常功能。这是两种截然不同医疗理念,西医西药掩盖病症,要让病人感觉病好了,但是停药就复发,病人必须要长期服药,这样医院就收益最大化。
将西医定义为“欺骗性治疗”,并将其与“西方人情性”挂钩,甚至曲解其“掩盖病症、逼迫长期服药以牟利”,本质上是对现代医学体系的片面认知,更是对中西医两种医疗理念的误解与对立。中西医基于不同的理论框架应对疾病,核心差异在于“对症干预的路径”,而非“是否欺骗患者”——西医的对症治疗是科学评估后的精准干预,中医的“祛邪扶正”是整体调理的实践,二者各有价值,不存在“掩盖病症”与“真正治病”的对立,更不应被贴上“牟利”的恶意标签。
首先,西医“对症治疗”绝非“掩盖病症”,而是基于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的科学干预,目标是“控制病情、阻断损伤、为身体修复创造条件”。以高血压为例,西医使用降压药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并非“掩盖头晕、头痛”的症状,而是为了防止长期高血压对心、脑、肾等靶器官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若任由血压升高,可能引发脑出血、肾衰竭等致命并发症,而药物控制能为患者争取调整生活方式、甚至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量的时间。再如感染性疾病,抗生素的使用是直接杀灭病原体,而非“掩盖发热、咽痛”,当病原体被清除,症状自然消失,何来“停药复发”?所谓“长期服药”,多针对糖尿病、慢性心衰等慢性疾病,这类疾病的核心是身体器官功能出现不可逆的损伤(如胰岛β细胞功能衰退),药物的作用是替代或辅助器官功能,就像近视患者需要戴眼镜矫正视力一样,是“维持正常生活质量的必要手段”,而非“医院牟利的阴谋”。全球范围内,西医的药品定价、诊疗规范均受严格监管,医生开具长期处方需基于患者病情评估,而非“收益最大化”的利益驱动,这种将医疗行为与“恶意牟利”绑定的说法,是对无数西医从业者职业操守的抹黑。
其次,将中西医医疗理念对立为“欺骗性掩盖”与“真正扶正”,忽视了二者“殊途同归”的治病目标——都是为了让患者恢复健康,只是路径不同。中医的“祛邪扶正”强调整体调理,通过中药、针灸等手段改善身体内环境,增强自身抵抗力以清除病邪,适合慢性病调理、功能性疾病等场景;西医的“对症干预”则更侧重精准定位病因,通过药物、手术等手段快速控制病情,适合急性病、器质性疾病等场景。二者并非互相排斥,而是可以互补——比如癌症治疗中,西医通过手术、放化疗清除肿瘤细胞(对症祛邪),中医通过调理气血、改善脾胃功能减轻治疗副作用(扶正固本),这种“中西医结合”的模式已帮助无数患者提升生存质量。若强行将西医的“对症”曲解为“欺骗”,将中医的“调理”神化为“唯一正道”,本质上是陷入了非此即彼的认知误区,既不利于患者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也阻碍了医学的融合发展。
最后,所谓“西医停药就复发”的说法,混淆了“疾病类型”与“治疗逻辑”。并非所有西医治疗都需要长期服药:急性肠胃炎患者使用止泻药、补液治疗后,症状缓解即可停药;肺炎患者完成抗生素疗程后,病原体清除便无需再用药。需要长期服药的慢性疾病,其“复发”的本质是疾病本身的特性决定的——比如哮喘是气道的慢性炎症,需要长期使用控制药物预防发作,这与“西医掩盖病症”无关,而是基于疾病机制的科学管理。反观中医,也并非所有疾病都能“一治断根”:慢性鼻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中医同样需要通过长期调理控制症状、减少复发,何来“中医治疗就不会复发”的绝对结论?
医学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对症施治”,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评价其价值的标准都应是“是否符合科学规律、是否能解决患者痛苦”,而非贴上“地域德性”“利益阴谋”的标签。将西医污蔑为“欺骗性治疗”,既不符合临床实际,也违背了客观理性的认知原则。在健康问题面前,我们更需要打破中西医对立的偏见,根据病情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式——让科学的归科学,让疗效的归疗效,这才是对自身健康最负责的态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