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亿是昨天的价格,今天要再加3000万,否则免谈。”
1997年,德国几乎垄断全球盾构机市场,趁我国修建秦岭隧道迫在眉睫之际,把1台二手盾构机当新的卖给我们,开出3.5亿天价,还不包售后。
然而,德国人没想到,仅用了15年,我国的盾构机技术就全面超越德企,全球每10台盾构机中,7台来自中国。
不仅国产盾构机的主轴承、主驱动、密封系统、控制系统等核心部件全部自研自造,而且可以根据任何极端地质条件“个性化定制”,既能造出直径超过15米的超大直径盾构机,也能研制直径仅3-4米的迷你盾构机,还有变径式盾构机。且全部盾构机高度智能化,自动调整推力、扭矩、转速等参数。
正如外媒《世界报》评论的那样:“整个中国,现在在以一种‘越封锁越强大’的精神前行着。”
![]()
01 国产“地下航母”启动,搅碎欧美制裁梦
“要想富,先修路”。
上世纪90年代,我国致力于国内建设与经济腾飞,急需从秦岭内部挖出一条18.46公里的隧道,以松开扼住陕西南部经济咽喉的手。但彼时国内建造技术欠发达,还在用炸山、挑夫一担担挑土的方法开凿。这种方法每天仅能挖出5米,算下来要10年时间才能贯通隧道。而同样的工程,盾构机5个月就能干完。
因此,我们向垄断盾构机的德国求购机器。不料德企坐地起价:“有一台二手的,3.5亿,爱要不要!”德企正是吃准了自己作为技术的垄断者,中方不敢还价。
更可恶的是,德国还不提供任何售后服务。某次因德方提供的图纸有误,我国拖车钢结构出现问题,德方不仅不承认自己的错误,还狮子大开口,要求每天给1万元的咨询费用。要知道,当时钱老的日薪才66元。
![]()
![]()
“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连别人的二手货都要当宝贝。”这件事深深刺痛了中国工程员的神经。与此同时,生物领域科学家也鼓足了劲儿要制取自己的缓 老生物酶。
![]()
02中国“争气”机,夺回定价权!
风雪压我2、3年,我笑风轻雪又绵。
从德国回来后,中铁隧道集团、上海隧道股份、中信重工等组成的研发团队靠着手里几张模糊的照片、少量公开的国外技术资料以及看不懂的外文图纸,开始闭关修炼。
研发团队采取了最“笨”也最有效的方法——“解剖”,对成上万个零件进行测绘、分析其材质、研究其工艺、揣摩其设计意图,再到攻克40多万行控制代码,经过长达六年的艰苦攻关,2008年,我国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中铁一号” 成功下线,价格从3.5亿降至2500万!
如今我国盾构机蝉联全球销量冠军6年,出口到新加坡、意大利、法国、丹麦、澳大利亚等国,成为“中国智造”的闪亮名片。
![]()
![]()
![]()
03 德企低头,技术打包卖给中企
如今,我国盾构机技术日新月异,全球畅销。而曾仗着垄断盾构机奚落我们的德国维尔特公司,由于天然气供应严重短缺和通货膨胀持续加剧,不得不缩减生产规模,最终将自家的硬岩掘进机业务板块尽数卖给中国企业。
中国在盾构机领域的成功逆袭并非终点,而是一段全新征程的开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