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赵祖乐
一个古朴的木匣盒内,静静躺着两枚抗美援朝纪念章,经时光流淌已微微泛黄,但它们忠诚记录了抗美援朝老战士朱福全和战友们在朝鲜战场上的一段惨痛经历。
1953年2月,不满17岁的朱福全响应国家号召报名参加抗美援朝志愿军。到达朝鲜以后,他和战友们立即投入到一场又一场的战斗中。
![]()
抗美援朝纪念章。大安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供图
朱福全印象最深的,是1953年夏季反击战。当时,他所在的连队隶属第60军第179师536团,奉命坚守938.2高地。美军连续投入整排、整连、整营的兵力疯狂反扑,飞机大炮在天上狂轰滥炸,而他和战友们每个人却只有几发子弹、2个手榴弹、2个急救包,敌我悬殊大。战友们一个个接连倒下,伤的伤、死的死,整个山坡都被鲜血染成了红色。由于后方粮食送不上来,大家饿了好多天,没办法就只能吃战壕周边的草根、树皮,草根树皮吃光了,实在没办法,大家就喝彼此的尿液充饥......
即使在这种武器落后、物资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大家仍然凭借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坚守阵地、寸土不让,与敌人拼死战斗直至最后一刻。战斗结束后,全连130多人仅剩6人,每个人都身负重伤,朱福全也被炸弹炸烂了脸,双目失明被战友用担架抬下阵地。战争结束回国后,经过艰难的医治,朱福全总算恢复了视力。1957年,朱福全前往南京步兵学校学习,毕业后担任步兵536团第二营第六连机枪排排长,直到1963年复员返乡。
![]()
朱福全(左一)。大安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供图
如今,岁月已在朱老的脸上刻下深深的皱纹,但抹不去他对战争的记忆。他时常拿出这两枚纪念章轻轻抚摸,讲着他和战友们浴血奋战的故事。每当回忆起战友们牺牲时的惨烈情景,他都会心痛得流下泪来。他说:“跟长眠在朝鲜的战友们相比,我们这些活着的人是幸运的。我们既然活着,就肩负着使命,要把抗美援朝的故事一代一代讲下去,让子孙后代铭记中国人民志愿军舍生忘死、保家卫国的历史,铭记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做出的巨大牺牲,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代代相传。”(实习生仲梓楠参与采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