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呼吧!成都第二条轨道环线来了,2028年坐动车像坐公交。
印象中火车慢?成都这条新环线偏要让你“刷车”上班。
98亿投资55公里!成都新环线2025年开建,2028年通车。
30分钟逛主城1小时到重庆,成都第二条动车环线10月开工。
![]()
成都的轨道交通网络即将增添一条划时代的动力动脉。总投资额度达到98亿元人民币的成都市域铁路公交化运营改造二期工程,目前已经顺利完成招标工作,并正式确定建设时间表:项目计划于2025年10月进入实质性动工阶段,目标在2028年建成并投入运营。这条被民间形象地称为“动车版二环”的交通干线,远非普通铁路线可比,它旨在将成都站、成都东站、成都南站、成都西站这四大主要铁路枢纽串联成一个高效的环线系统,从而极大地改变市民的出行模式,让乘坐动车组列车变得如同搭乘城市公交一样便捷寻常。
![]()
这条环绕中心城区的铁路环线全长约55公里,其走向与城市主干道大致契合,形成一个高效的交通闭环。项目的核心建设内容可以分为几个关键部分。首先是线路的新建与改造工程,包括新建成灌铁路至西环线的双向联络线,总长度约2.8公里,这使得来自都江堰、彭州方向的市域列车能够顺畅汇入中心城区环线。同时,将对既有西环线部分区段进行适应性改造,总长约2.1公里,并对既有的成灌联络线部分路段进行优化,长度约0.63公里。此外,成昆西环联络线的改建与增建二线工程也将同步实施,以提升整体网络的通行能力。
车站的设置是实现公交化运营的关键。工程将全新建设5座车站,主要包括成南高速站、新成龙路站、武侯大道站、草金路站、洞子口站,这些车站均为无配线车站,侧重于乘客的快速乘降。同时,备受关注的蜀西路站将规划为一座具备配线的车站,未来或承担更复杂的行车组织功能。对于环线上既有的成都东站、成都南站、红牌楼站、成都西站、安靖站,此次工程将对其进行全面的公交化运营改造,以提升服务品质和换乘效率。特别是红牌楼站,将新建站房,以适应未来更大的客流量需求。

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建崇州支线。这条支线从主线引出,新建线路长度约19.364公里(折合双线),它将有效连接崇州地区与中心城区环线。配合支线建设,还将新建崇州动车运用所及相应的动车走行线,为未来高频开行的列车提供维护和停放保障。支线沿线将设置元通、道明及崇州站共3座车站,其中元通和道明站为新建站,崇州站为改建既有站。这将极大方便崇州地区的居民快速进入成都中心城区。
![]()
这个二期工程并非凭空而来,它是建立在成都多年市域铁路公交化探索的成功经验之上的。回顾发展历程,2010年成灌铁路的开通运营,标志着成都迈出了市域铁路发展的第一步。到了2020年,一期工程圆满完成,对成灌、成彭铁路实施了公交化改造,成果立竿见影:列车发车间隔从过去的50分钟大幅缩短至15分钟左右,日均开行列车对数跃升至70对,日均客流量迅速突破29万人次,成为了沿线居民通勤出行的重要选择。2023年,扫码乘车的便利进一步延伸至铁路领域,成雅铁路试点“铁路e卡通”,实现了随到随走的公交化体验;成渝高铁推出的“计次票”、“定期票”产品,也为双城通勤人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二期工程正是要将这些被证明成功的经验,复制和推广到更庞大的枢纽环线系统中去。
![]()
简单来说,未来的出行图景将是:乘客可以使用天府通卡或者手机上的“铁路e卡通”应用程序,像刷地铁一样快速进出这些动车车站。列车开行频率将显著提高,高峰期有望达到几分钟一班,真正实现“随到随走”,无需预先购票、长时间候车。更重要的是,通过与地铁系统的紧密协作,未来在红牌楼站、成都南站等关键节点,有望实现动车与地铁之间的“安检互认”乃至“付费区无缝换乘”,乘客下车后步行数十米即可转入地铁站台,全程高效流畅。
![]()
这种出行方式的变革,将深刻影响城市的发展格局。对于市民而言,它意味着生活半径的扩大和生活方式的多元化。想象一下,未来从城西居住区出发,乘坐动车可能只需10分钟左右即可抵达高新南区的工作地点;周末闲暇时,从市中心任意车站上车,半小时内便可抵达环线上的各个休闲娱乐点;或者利用崇州支线,快速前往元通古镇、街子古镇等地,开启一段轻松的短途旅行。“工作在中心城,居住在周边新城”的双城生活模式也将变得更加可行,例如从崇州到成都主城区的通勤时间将有望控制在半小时以内。
![]()
对于城市发展而言,这条环线更像是一条带动区域协同发展的“金腰带”。它能够有效疏导中心城区的过度集中功能,促进产业、人口、资源向周边区域合理流动和布局。例如,武侯大道站、草金路站等新增站点,地处高新产业区与成熟居住区的结合部,有望依托便捷的轨道交通,形成新的商业集聚点和宜居社区。火车北站(成都站)正在进行的综合改造工程,也将因这条环线的接入而如虎添翼,未来它将集市域铁路、高速铁路、地铁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重塑成都北大门的城市形象,带动周边片区(如荷花池商圈)的转型升级。
从更宏大的视角看,该项目是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的具体举措之一。环线的建成,将极大强化成都内部各枢纽之间的衔接效率,并与成渝中线高铁、成自宜高铁等对外大通道高效对接,从而压缩成都与重庆两大极核之间的时空距离,为构建成渝1小时通勤圈提供坚实的基础设施支撑,助力双城经济圈的一体化发展。
![]()
当然,在憧憬美好前景的同时,也需要正视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公众关切。例如,动车运行产生的噪音问题,尤其是在靠近居民区的路段,需要采取有效的隔音降噪措施,确保沿线居民的生活质量不受影响。此外,公交化运营后的票价定价机制也是市民普遍关心的焦点。如何制定一个既能让运营企业可持续经营,又能被广大市民接受和承担的亲民票价,需要有关部门审慎研究和平衡。可以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探索推出针对通勤族的月卡、次卡等优惠票制,真正让利于民,发挥其最大的社会效益。
总而言之,成都市域铁路公交化运营改造二期工程,不仅仅是一条轨道线路的物理延伸,它更是一次对城市出行逻辑、空间结构和发展动能的重塑。到2028年,当第一列公交化动车在这条“钢铁二环”上飞驰时,成都市民的日常生活图景将被再次刷新:更快的通勤、更广的活动范围、更绿色的出行选择。这条蜿蜒55公里的环线,串联起的不仅是地理上的站点,更是无数人对于高效、便捷、高品质城市生活的期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