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社会文明进步了,很多人手里有点钱了,就要好好养育孩子。很多孩子从小就娇生惯养,似乎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并不会劳动,也不知道人间苦。
![]()
古代很多人都论述过,人生是用来受苦受罪的。虽然这种思想符合皇帝宣扬的思想,要所有人做顺民,但人生确实不易,不是那么顺顺利利的。即便是权贵,也不是顺顺利利度过一生,仍然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甚至有很多困难摆在面前。要想应对很多人生的困难,就要养成良好的素质,起码从小要受苦受累,知道人间疾苦,而不能在蜜罐里长大。古人讲究吃苦耐劳的精神,因为古代社会是农耕文明的社会,很多人是农民,教育孩子从小要艰苦朴素,要珍惜粮食,要努力奋斗,要做人实在。在家教育好了孩子,孩子在社会上不吃亏。尤其是孩子从小参加家务劳动,参加田间劳动,会知道劳动的意义。倘若从小就是金枝玉叶,并不参加体力劳动,那么孩子很可能没有太好的素质。因为不参加劳动的孩子和生活隔了一层,只是浮于表面,却不会动手劳动,怎么说都不知道劳动的艰苦。倘若连劳动的艰苦都没有尝过,那么人生的很多艰难困苦就都无法面对。农耕文明的社会,孩子从小要跟着大人劳动,主要是参加田间劳动,在劳动的过程中掌握生存的技巧,其实就是学会种粮食,起码能够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并不是说这样的孩子就没有出息,只有权贵的孩子有出息,而是说孩子从小应该劳动,应该确立“不劳动不得食”的观念。人到这个社会上,就是要历劫的,这种观念仿佛有一点宗教情怀。历经劫难,才能成就大道。人性是在艰难困苦的磨练中逐渐成熟的,不可能在蜜罐中成熟。
可是,现在已经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由于互联网文化的普及,也由于权力和资本刺激人们消费,很多孩子从小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毛病,而且家长要满足他们的需要。他们生来不知道人间疾苦,没有参加过任何体力劳动,只是浮于生活表面,爱吃美食,爱穿华丽的衣服,爱养宠物,爱旅游,爱社交,爱上网,就是不爱学习,不爱劳动。他们的这些兴趣全都是资本培养的,也是权力系统引导的。因为他们这些爱好都要花钱,不花钱弄不成。花钱就可以促进资本增值,可以让权力系统分一杯羹。权力和资本合谋以后,要共同刺激消费,拉动消费,最终实现资本增值,权力系统分一杯羹。很多孩子在权力和资本推动的社会观念影响下,不能自持,或者根本没有什么自我约束的能力,见到美食就喜欢吃,见到旅游项目就喜欢出去玩,连同大人都是这样,就更别提孩子了。家长会带着孩子出去旅游,会一起吃美食,一起上网聊天,一起购物等等,就是没有带着孩子一起参加田间劳动。倘若学校布置了劳动实践作业,那么孩子就和家长一块儿扫扫院子,一块包饺子,一块做饭,就算是劳动了,和田间劳动有很大的差别。当然并不是要求所有孩子都参加田间劳动,而是说田间劳动是根本,应该让孩子知道粮食是怎样种出来的,农民付出了怎样的艰辛。
![]()
一旦孩子知道种粮食的艰苦,就不会浪费粮食了。倘若只是把“拒绝浪费”的标语贴在墙上,而没有让孩子参加田间劳动,没有让他们看到粮食是怎样种出来的,也没有整个体验过程,那么这样的标语就是一句空话,甚至在这样标语下面的垃圾桶里盛满了孩子们扔的剩饭剩菜。资本会促使孩子消费,而且会促使孩子浪费,也会促使大量的浪费。孩子在家里吃剩下的饭要扔掉,在学校吃剩下的饭也要扔掉,甚至有的孩子觉得学校的饭菜不好吃,打了饭,没吃两口就全都扔掉了。大人在家里也不吃剩饭剩菜,到餐馆吃饭,点了一桌子菜,剩下好多,并没有打包带走,而是全都扔掉了。现在不仅很多孩子不会参加田间劳动,而且很多大人也不会参加田间劳动。农业机械化似乎已经实现了,种地再也不是那么艰苦了,但同样要付出体力,不然就种不出粮食。让孩子体验田间劳动的艰苦,可以让他们知道人生的不易,也可以让他们处理一些社会事务,让他们到达现场,看看处理事情有多么难,也就知道人生艰苦了。让他们看看底层劳动人民是如何捡破烂为生的,工地上的农民工是如何在四十度高温劳动的,再让他们看看背水泥的女工是如何弄得全身都是水泥灰,看看旷工手指缝里有多少黑黑的煤灰,他们就知道人生确实不易了。
社会文明发展了,城市化进程完成了,很多人进入城市,要像城里人一样生活。似乎城里人并不参加田间劳动,家务劳动也不经常做,有时候点外卖,不自己做饭。很多孩子迅速学会了这种生存方式,点外卖的时候,点喜欢吃的,而且经常点,并不在乎花多少钱。倘若让他们买一两本书来读,他们是绝对不愿意的,因为他们认为买书不如买美食。在如此价值观的指导下,很多孩子喜欢吃喝玩乐,就是不喜欢努力学习,不喜欢面对人生的困难,总是选择逃避。越是这样,他们越容易投入自己精神的乌有之乡,在里面躲着不出来,甚至还要啃老,却不会自己出去挣钱。应该让孩子从小接触一些简单的劳动,随着年龄的增长,让他们接触体力劳动,让他们接触底层劳动人员,也让他们知道人生是何等的艰难,并非所有人的人生都是一帆风顺的。除此之外,还要让他们亲身体验,到底层走一走,看看底层劳动人民的房屋,吃的饭,穿的衣服,干的活儿。并不仅仅是忆苦思甜,而是贴近民生,真的去面对生活中的很多困难,面对劳动的艰难,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面对贫困的困扰,面对升职的潜规则,面对领导的责难等等,有的还要面临婚丧嫁娶等大事,都需要勇敢地迎难而上,而不能有任何逃避的思想。一块好钢是需要反复锻打才能成材的,人也是如此,需要反复面临困难,在困难中磨练,就像一块好钢反复锻打一样,才能真正成材,不然只有空头理论,而没有实践经验,怎么说都是空头哲学家,而不是什么大师了。
![]()
当很多孩子都生来不知人间苦的时候,大人就需要带领他们一起参加劳动,让他们知道人生的艰难,以此培养良好的素质,让他们的人生变得积极而乐观起来,变得务实而谦逊,不会凌空高蹈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