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代国际格局中,巴以矛盾始终是长期悬而未决的深层症结。即便在未爆发全面军事对抗的所谓“缓和阶段”,以色列国内极右翼政治力量对巴勒斯坦社群的敌视态度始终未曾减弱。
2. 内塔尼亚胡及其核心支持者——如以激烈言辞闻名的本·格维尔、积极推动定居点扩张的斯莫特里奇,以及曾多次发表煽动性言论的埃利亚胡——长期利用民族对立情绪强化自身的执政地位。
![]()
3. 这种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不仅为军事打击提供正当化理由,更成为阻碍和平谈判持续推进的无形桎梏。
4. 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发起跨境袭击,这一突发事件迅速点燃了地区局势升级的导火索。
5. 然而,以色列随后展开的大规模报复行动却逐步演变为一场波及广泛平民群体的人道危机。
![]()
6. 根据联合国相关机构披露的数据,在2023年5月27日至10月9日期间,因人道物资分发现场发生严重混乱,导致逾2600名巴勒斯坦平民丧生。
7. 更令人震惊的是,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曾在公开场合将加沙居民贬称为“人畜”,而自2025年1月起持续六周的人道援助全面中断,则进一步揭示出政策背后系统性排斥与压制的本质。
8. 值得关注的是,此类仇恨并不局限于口头表达。无国界医生组织发布报告指出,以色列军队曾对明确标有医疗标识的供水运输车辆实施攻击。
![]()
9. 即便在停火协议正式生效后,违反协定的行为仍累计发生80次;半岛电视台曝光的囚犯待遇画面——包括戴手铐、蒙眼罩的遗体照片,以及大量关于酷刑的证词——均指向一种制度化的暴力机制。
10. 在我看来,当国家决策与军事手段不断突破人类文明的基本准则时,所谓的“国家安全需求”已然异化为集体惩罚的借口。
![]()
被遗忘的因果:殖民记忆与身份政治的困局
11. 要真正理解今日加沙地带所遭遇的深重苦难,必须追溯历史脉络中的因果链条。
12. 当前主导以色列政坛的极右翼势力,其思想根基源于一种内在悖论:他们或其先辈作为外来移民进入巴勒斯坦土地,却试图通过否认原住民权利来建构自身存在的正当性。
13. 这一逻辑在现实中表现为对巴勒斯坦人民系统性权利的剥夺——从切断水电供应到轰炸医院与学校,从封锁救援通道到攻击寻找食物的平民。
![]()
14. 数据显示,以色列在总面积仅365平方公里的加沙地带投下了总计达20万吨的炸弹,其所承受的爆炸强度令人难以想象。
15. 斯德泰曼拘留中心曝出的集体性侵案件、医护人员遭逮捕与折磨的记录、针对难民营地的精准打击,这些事件共同描绘出一幅远超军事必要性的暴力图景。
16. 正如法国《世界报》援引专家分析所指出的,这是一种“窒息式战略”,旨在从物理生存与心理意志双重层面瓦解一个群体的延续能力。
![]()
17. 尤其值得反思的是,西方国家对以色列长期的政治与军事支持,与其所宣称的人权价值观之间存在的巨大断裂。
18. 当特朗普政府斡旋达成的停火协议屡遭单方面撕毁,当换俘过程中揭露的酷刑证据被多家国际媒体广泛报道,地缘战略利益显然持续凌驾于基本人道原则之上。
19. 我认为,真正的和平绝不可能从仇恨与压迫的土壤中生长出来。任何企图依靠绝对武力终结冲突的做法,历史已反复证明,只会催生更加深刻的怨恨与反抗。
![]()
20. 巴勒斯坦人世代生活的家园归属问题、数百万难民的回归权利问题、水资源与生存空间的公平分配问题,最终仍需回归平等对话的谈判框架内寻求解决路径。
21. 而当下每一次对无辜平民的伤害,都是在为未来新一轮的暴力循环埋下伏笔。
22. 信源来源:外网报道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