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 年 10 月 30 日,姚明身披火箭战袍完成 NBA 首秀,全场出场 11 分钟,未获得分,仅拿到 2 个篮板,同时伴随 2 次失误与 3 次犯规 —— 这是中国篮球传奇人物在 NBA 赛场的起点数据。而在 2024 年 10 月 23 日,另一位中国球员杨瀚森代表开拓者迎来 NBA 首秀,他的出场时间为 5 分钟,投篮 1 投 0 中,凭借两次罚球得到 2 分,外加 1 个篮板。
![]()
两场首秀数据各有特点,却引发了截然不同的舆论反响。杨瀚森赛后遭遇部分球迷的全面否定,从场上节奏把控、站位选择到比赛适应能力,几乎所有表现都被置于批评之下。这种评价背后,折射出的是球迷对中国男篮球员在 NBA 赛场表现的复杂心态,更暗含着一段漫长的期待积压。
从 NBA 选秀历史来看,杨瀚森以第 16 顺位入选,严格意义上并非顶尖选秀顺位球员。但回溯中国球员的 NBA 选秀历程,自 2007 年后,中国男篮再未出现过首轮入选的球员;次轮球员同样稀缺,仅有 2008 年的孙悦、2016 年的周琦与王哲林。从 2016 年到 2024 年,近十年时间里,中国球员在 NBA 选秀中 “颗粒无收”。正是这样的断层背景,让杨瀚森的出现以及他超出预期的选秀顺位,瞬间点燃了球迷的期待,甚至将这份期待抬升至难以企及的高度。
![]()
然而,评价一名球员的首秀表现,必须回归其客观定位。以 2024 年 NBA 状元秀弗拉格为例,他在同场比赛中的表现虽看似更优 —— 全场得到 10 分,但细究得分构成便会发现,其中至少 6 分是在文班亚马下场后,面对对手轮换阵容时所得。即便不考虑这一细节,弗拉格作为状元秀,与第 16 顺位的杨瀚森在选秀定位上本就存在 “云泥之别”,即便他表现更出色,也是符合其顺位预期的正常结果,更何况两人的实际表现差距并未拉开太多。
球迷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弗拉格是状元,只是因为他有点天赋;而文班亚马是状元,因为 NBA 最高顺位只到状元。” 这句话生动揭示了不同顺位球员在天赋与定位上的差异。以此为参照,客观来看杨瀚森的首秀表现,虽未达到 “惊艳” 水准,但绝未到部分球迷批评的 “一无是处” 的程度。
![]()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球迷集中诟病的 “场上节奏适应” 问题,本就是新秀球员进入 NBA 后普遍面临的挑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适应过程。即便强如文班亚马,在他的首个 NBA 赛季首秀中,表现也远未达到 “惊艳” 的程度,与他后来的成长状态相比,甚至可以用 “天壤之别” 来形容。
在 NBA 历史上,类似的成长轨迹并不少见 —— 几乎所有球员的职业生涯都是 “曲线式上升”,而非一进入联盟便 “为所欲为”。更有不少曾经被吹嘘为 “上限乔丹,下限科比” 的 “天之骄子”,因各种原因未能持续成长,最终在联盟中 “杳无音讯”。这些案例都在提醒我们,对新秀球员的成长需要保持耐心,过度的期待与压力,反而可能成为其发展的阻碍。
对于杨瀚森而言,无论起点如何,持续的进步才是最重要的。我们无需奢望他能立刻达到多么顶尖的成就,若他能在后续的职业生涯中稳步提升,最终成为 NBA 赛场上一名合格的轮换球员,对于一名第 16 顺位的新秀来说,就已经是一份值得肯定的成绩。毕竟,对于 16 顺位的球员而言,用超出其定位的高标准去苛责他的首秀表现,本身就偏离了理性评价的轨道。
看待中国球员的 NBA 之路,我们需要多一份理性与耐心 —— 给杨瀚森多一点成长的时间,少一点过度的期待与批评,让他能在更平和的环境中,一步步探索属于自己的 NBA 旅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