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被捧在手心里当宝贝的龙猫,一百年前差点因为毛皮被人捕杀殆尽,险些从地球上彻底消失。那时候南美洲的山沟沟里,这种毛茸茸的小家伙遍地都是,可正因为它那一身软得像云、密得像毯的皮毛,招来了人类的贪婪。
一条龙猫大衣,曾价值上百万,能换一栋房子,猎人追着它们满山跑,几十年下来,野生种群几乎被扫荡一空。
谁能想到,今天它却成了都市人争相饲养的“情绪疗愈师”,窝在空调房里啃瓜子、火山灰里打滚卖萌,身价还动辄几千上万?
![]()
要说龙猫,学名叫毛丝鼠,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高海拔地带,主要分布在智利、秘鲁、玻利维亚这些国家。它们生活在海拔三千到五千米的岩石缝里,那地方风大、天冷、氧气稀薄,一般人上去都得喘,可龙猫偏偏适应得挺好。
它的皮毛是生存的关键,每平方厘米皮肤上长着超过五万根毛发,每个毛囊甚至能长出80根毛发,是人类的几十倍,而且没有针毛,全是柔软的绒毛,既能御寒又能防水。
这种结构在自然界极为罕见,也正因如此,它的毛成了奢侈品市场的香饽饽。
![]()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欧洲贵族追捧龙猫皮草,一条围巾就得用上十几甚至二十张皮,市场需求直接把野生龙猫推向灭绝边缘。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早在1996年就把野生长尾绒鼠列为濒危物种,至今仍未解除警报。智利政府早在1929年就立法禁止捕猎,但偷猎和栖息地破坏让种群恢复异常艰难。
真正让龙猫“活”下来的,不是野外保护,而是人工繁育。20世纪20年代,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一批牧场主开始尝试引进并驯养龙猫。他们发现这种动物繁殖稳定、性格温顺、不吵不闹,特别适合圈养。
![]()
龙猫的皮毛质量在人工环境下反而更均匀、更厚实。经过几十年选育,北美形成了成熟的龙猫养殖产业。但转折点出现在20世纪后期,随着全球动物保护意识抬头,皮草消费逐渐被抵制,许多养殖场面临倒闭。
这时候,一些养殖户另辟蹊径,开始把龙猫作为宠物出售。它们外形呆萌,眼睛圆溜溜,耳朵像小雷达,走起路来一蹦一跳,像个小弹簧,很快就俘获了城市家庭的心。
尤其是日本、韩国和北美地区,宠物龙猫迅速走红。美国兽医协会记录显示,自1990年代起,龙猫作为异宠的登记数量逐年上升,尽管不算主流,但在特定人群中拥有稳定受众。
![]()
如今我们养的宠物龙猫,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命悬一线的野生种群直系后代,而是经过近百年人工选育的家养品种。
它们的颜色从原始的灰褐色,发展出白色、黑色、米色、丝绒黑等几十种毛色,体型也比野生个体略大,性格更加亲人。小编家里就有两只龙猫,一只白色,另一只是灰色,一家老小都甚是喜爱。
![]()
正规养殖场会严格控制近亲繁殖,确保基因多样性,同时提供营养均衡的专用饲料、恒温恒湿的饲养环境。
中国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虽未收录龙猫,但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个人饲养作为宠物并不违法,前提是来源正规、不扰民、不虐待。
国内部分城市已有具备资质的繁殖场,销售时会提供血统卡和健康证明,价格根据品相从几千到上万元不等。别看它个头不大,养护还真不能马虎。
![]()
龙猫怕热,夏天必须控温在25度以下;牙齿终身生长,得给它啃咬木块或者火山石;洗澡不用水,得用特制的火山灰浴粉,不然毛容易结块。这些细致的要求,反而让它成了“高档宠物”的象征:养得起,还得懂行。
龙猫的命运转折,其实映射了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深层变化。曾经我们只看重它的经济价值,把它当成可以无限索取的资源,结果差一点毁掉一个物种;后来学会了尊重生命,通过科学手段实现可持续利用,又在生活方式升级的过程中,赋予它新的角色。
![]()
它不再是一件穿在身上的衣服,而是一个陪伴在身边的伙伴。
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很多人选择龙猫,是因为它安静、干净、不需要遛,却又能在你下班回家时探出小脑袋,用黑豆似的眼睛望着你,扑腾两下跳进你怀里。这种无声的治愈,是数据无法衡量的。
![]()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