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小小的佛手果,如何串联起农业升级、文旅繁荣与乡村振兴?在湘桥区官塘镇象山村的广东省佛手果文旅生态园,这个问题的答案正在实践中徐徐展开。近年来,官塘镇以“百千万工程”为指引,围绕佛手果做文章,通过科技赋能种植、创新文旅体验、活化非遗产品,走出一条农文旅三产融合的特色发展之路,将镇域资源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
![]()
佛手果过去依靠“看天吃饭”的传统种植模式,产量、品质难以稳定,大片果园曾被视为“低效林”。要让佛手果成为“致富果”,科技赋能是破局的关键。在广东省佛手果文旅生态园内的国家佛手果综合示范基地和广东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土壤传感器24小时监测肥力、温湿度,气象监测站、虫情识别仪实时预警风险,水肥一体化工程精准供给——数字化设备让佛手果种植从“靠天吃饭”转向“科学管理”。
“光有硬件不够,还得有技术支撑。”广东省佛手果文旅生态园负责人谢建歆介绍,生态园与省农科院、华农研究院等机构深度合作,推行嫁接、苗种脱毒技术,还参与起草《广佛手绿色种植规范》,实现从选种到采摘的全流程标准化。此外,生态园还通过“公司+农户”模式,给村民送种苗、教技术,还保价收购,昔日“低效林”如今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增收的“致富园”。
种植根基扎稳了,如何让佛手果“走出农田”,吸引更多人关注?官塘镇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让“农业园”变“打卡地”。在镇里的统筹指导下,生态园围绕佛手果打造三大核心体验区:打造国内首家佛手果文化博物馆,充分展示非遗技艺、产业历史;在生态观光区,紫藤花长廊及佛手果生态大棚让游客沉浸式感受现代农业与自然之美;在非遗技艺展示区,“九蒸九晒”的老香黄制作过程直观可触,让省级非遗“活”了起来。
佛手果文旅生态园的实践,是官塘镇“工业强镇、农业兴镇、文旅旺镇”思路的生动体现。官塘镇表示,将继续以“果”为媒,把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作为实施“百千万工程”、加快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打造乡村发展新模式。 (陈莹 湘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