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上午,静安区老年数字教育进社区行动首场活动在静安区共和新路街道正式启动。该项目计划于2025年4月至10月期间,面向全区14个街镇263个居委开展334场专项课程,预计惠及老年人8000余人次,通过“送教上门+数字反哺”的创新模式,帮助老年人掌握智能技术应用能力,切实解决就医、出行、消费等高频生活场景中的数字困境。
数字时代与老龄化社会的双重挑战
静安区作为上海深度老龄化典型区域,截至2025年初,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38.06万,占户籍总人口42.1%。在数字化转型加速的当下,老年人面临“不会扫码就医”“不懂线上缴费”“不敢使用智能设备”等现实难题。2024年调研显示,全区仅23%的老年人能独立操作电子医保卡,智能家电使用率不足15%。
数字鸿沟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民生课题。本次行动作为上海市“数字包容”行动计划的区域实践,项目以“数字赋能+代际融合”双核驱动,旨在通过社区化、场景化教学,让老年群体共享科技发展红利,同步构建老年友好型数字社会。
![]()
分层教学直击民生“刚需场景”
本次行动创新设计“基础—应用—进阶”三层课程体系,覆盖10余类生活主题。基础层:消除“不敢用”焦虑:开设智能设备基础操作、手机安全设置及反诈防骗课程,结合国家反诈中心APP使用指南、微信/支付宝防骗技巧,通过情景模拟演练强化风险意识;应用层:破解“不会用”困境:聚焦就医、出行、消费等高频需求,手把手指导老年人电子医保卡开通、火车票预订、智能家居控制等技能;进阶层:赋能“数字创作”能力:引入短视频剪辑、数字摄影等课程,激发老年人社会参与热情。
![]()
“青银共学”双向赋能 代际鸿沟化为情感纽带
行动特别设计“代际互动”环节,项目已组织了一批成熟的年轻志愿师资团队,经标准化培训后进驻课堂。老人与年轻的“孙辈”共同完成智能相册制作、AI视频剪辑等任务。这种互动正催生意外收获:年轻人从长者处获取生活智慧,老人则通过青年视角重新理解数字世界。不仅让老年人更快地掌握数字技能,还促进了代际之间的理解和沟通,增进了家庭和社会的和谐。
![]()
“老年数字教育进社区行动”不仅是一次教育创新,更是静安区践行终身教育理念、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又一重要举措。当银龄老人流畅调出电子医保码就诊,当祖孙合力操控智能家居系统欢笑满堂,静安区以数字教育为纽带,正在将“鸿沟”转化为“通途”。这项浸润民生温度的行动印证:一座城市的高度,不仅体现在科技发展的速度,更彰显于为最需要帮助的群体点亮希望之光的温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