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济宁高新区“营商环境再提升”主题系列(第4场)“深耕‘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 助力政务服务提质增效”新闻发布会举行。发布会介绍了高新区“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相关情况。
![]()
深耕“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
助力政务服务提质增效
![]()
济宁高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
副局长 何平
近年来,高新区始终以企业和群众需求为核心,聚焦企业群众办事需求,从流程优化、数字赋能、提质增效三个维度发力,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成”向“办得好”转变,让政务服务的“温度”与“速度”双向奔赴,切实把“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承诺落到实处。
锚定核心目标
筑牢“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根基
一是高标准完成规定动作。严格对标国家、省级34项“高效办成一件事”任务要求,各牵头部门组建工作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压实工作责任。在政务大厅设置申请公租房等15个“一件事”服务专窗,印制标准化办事指南,为企业和群众提供集成化服务。针对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推行建设项目高效开工“一件事”服务,济宁恒源智能新建车间项目作为今年全区首个改革受益者,实现审批材料减少58.3%、审批时限缩短87.8%,从施工许可到水电报装“云端极速批”。
二是完善办理流程提升办事体验。全面规范“一件事”办理流程,规范20项办事核心要素,加强窗口人员业务培训,确保线上线下标准统一。组织各牵头部门先后开展11次线上线下走流程活动,从企业群众办事、窗口人员受理、后台人员审核三个视角全链条体验办事流程,累计发现并整改问题16个,持续推动“一件事”办事体验升级。
三是数据赋能推进事项好办易办。推进一张表单相关申报信息智能预填、错误识别服务,加强跨部门数据共享,实现身份证、营业执照、结婚证、不动产权证书等高频电子证照应用;制作视频版“一件事”服务指南、常见问题政策解读,多措并举提升事项办理便利度。
拓展服务场景
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就近办理
一是实行政务服务进市集、进社区。联合各街道、部门积极开展政务服务进市集、进社区活动37次,与民生、企业息息相关的事项,比如新生儿出生、残疾人服务、个转企等“一件事”服务窗口搬至需求一线,“跑小青”积极提供上门服务,有效满足不同群体办事需求,累计服务企业群众4400余人次。
二是政务服务进商圈。今年以来,组织相关部门、街道深入万象汇、爱琴海、龙贵等热门商圈一线,开展面对面、一站式政务服务咨询5次,将高频涉民生、涉企事项以及法律金融、旅游推介等延伸至商圈核心,助力提振消费。
三是构建园区“链式”服务体系。结合高新区园区众多、企业聚集的实际,建设园区企业服务站,梳理出4套链条式服务事项清单,涵盖水电气网联合报装、道路挖掘修复、项目开工等涉企“一件事”重点事项,并将项目、政策、人才、金融、法律、招商等服务送到发展一线,为园区企业提供“一园一策、一链一策、一企一策”等特色政务服务。
聚焦需求创新
打造“高效办成一件事”新标杆
高新区深度聚焦产业集群和企业群众需要,围绕重点项目建设和运行,重塑业务办理流程,创新再造商品房现售等18项“一件事”集成事项。积极推进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建设“一件事”改革,通过为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及相关配套企业提供“园区事·园区办”、项目管家等特色服务,实现项目全过程办理效率提升50%以上,项目全流程用时从35个工作日以上压缩为20工作日。创新推出“劳务企业经营一件事”服务,一次申请、一次审核、部门联动,一次踏勘,实现申请材料由原来的18件压缩为最多5件,事项办理环节从5个压减至2个,企业跑动次数从5次压减为最多跑1次,效率提升超50%。推行商业用房装饰装修“一件事”,将项目备案、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等4个事项同步办理,通过流程再造和信息共享,实施“一张表单、一套材料、一次提交、并联审批”,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实现审批材料压缩33%,审批用时压缩56%。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