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时间10月23日,残奥委会总部那枚红白相间的五环标志,被秋阳照得几乎透明。国际残奥委会(IPC)发言人向塔斯社轻启唇齿——一句“无法参赛”,像冰锥落进湖面,瞬间把2026年3月6日至15日的意大利阿尔卑斯赛区,划成俄罗斯与白俄罗斯运动员的“禁滑区”。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一、资格赛的大门:已提前关闭
2026年米兰-科尔蒂纳冬残奥会共设6大项:残奥冬季两项、残奥冰球、残奥单板滑雪、残奥越野滑雪、残奥高山滑雪、轮椅冰壶。IPC主席安德鲁·帕森斯坦言,FIS(国际滑雪联合会)、IBU(冬季两项联盟)和世界冰壶联合会早已对俄白运动员关上大门,“这意味着他们失去这些项目的参赛资格”。
![]()
唯一留缝的残奥冰球,也因11月资格赛6强名单尘埃落定而变成死胡同。帕森斯用外交辞令包裹遗憾:“赛程已排满,没有时间再凿一扇窗。”
![]()
二、9月的“复权”与10月的“落空”
今年9月,IPC大会投票全面恢复俄白残奥委会的会员资格,曾被解读为“破冰”。然而会员证可以揣进口袋,赛道却需要资格钥匙。俄罗斯残奥委会副主席阿列克谢·谢卢佳诺夫彼时曾乐观展望:“我们的运动员已准备好为国争光。”短短一个月后,同样的主席台,不同的麦克风——“无法参赛”像回声,把希望击碎成冰屑。
![]()
三、空荡的赛道与替补的呼吸
在莫斯科州残奥训练中心,高山滑雪队正在人工雪面加练。19岁的单板选手达里娅·米哈伊洛娃把护目镜推到头盔上,望着空无一人的终点线:“我学会的第一个英文单词是‘Paralympic’,现在它变成‘impossible’。”她的教练没接话,只是把计时器归零——秒表嘀嗒,像在为一场无法启程的比赛倒计时。
![]()
四、国际棋盘的“冰面裂缝”
西方媒体的解读毫不掩饰:这是体育对地缘政治的又一次“让道”。德国《明镜》周刊评论标题直白——“冰面裂缝:资格赛成为第二道制裁”。而IPC则强调“技术原因”——联盟立场、赛程已满、名单已锁,一切符合程序正义。程序之外,是俄罗斯体育部长奥列格·马特钦的愤怒声明:“政治再次凌驾于体育之上。”
![]()
五、尾声:当发令枪变成哑弹
米兰冬奥组委已开始在阿尔卑斯山脊搭建临时看台,风声掠过雪面,发出类似发令枪的呼啸。只是对于达里娅和她的队友,那声枪响注定哑火。训练基地的雪季即将结束,队员把号码布叠进行李箱,像收起一面无法升起的旗帜。
![]()
帕森斯在记者会最后留下一句安抚:“我们希望2028年洛杉矶见。”——但没人能保证,四年之后,冰面是否依旧裂缝纵横。雪道尽头,夕阳把影子拉得很长,像一条被按下暂停键的终点线,等待着或许永远不会响起的发令枪。
在新加坡生活
519篇原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