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文章观点仅供参考,所涉及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为提高文章流畅性,文章可能存在故事编译,读者请自行辩解!如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
如果这年头还有哪一声雷让人瞬间清醒,大概就是万达三千亿压顶、隔天万科“换帅”送别的消息了,市场风向是冷的,但身边的闲聊全是热的。
有人说,头部房企的死活跟咱们有啥关系?我偏不信——这些大公司的“求生游戏”,其实才是普通人资产命门的预演。
![]()
那天出来一条消息,王健林还没从“先定一个小目标”余温里醒过神,1.86亿元债务就像一把利刃,直接把他架到了限高令的名单上。三天后是解除了没错,可那股慌张拨动了整个行业的紧弦。
再看万科,救火队长辛杰九个月转身下场,仿佛谁都知道这里面水有多深,但谁都不敢评一句轻松话。
![]()
镜头拉回去年,2023年里,全国超300个楼盘停工,有的三年杳无音讯。这个故事,不再是遥远的“大企业的坎”,分明是无数买房人现实里的悬崖。那些期盼自己小区顺利交楼的普通人,和3亿欠款下的富豪王健林,其实怕的是同一道雷。
这场风波,要从2016年说起。彼时的万达意气风发,退市港股时和机构订下对赌协议,只要2023年上不了A股就得回购股份,金额飚到800多亿。这操作多少带点儿“饮鸩止渴”的意思,既押上了赌桌又压上了命门。
历史上有何相似?打个比方,1997年韩国大企业们也是这么死撑扩张的,恨不得一夜之间席卷半个亚洲,结果债雨如注、大宇轰然倒下,最后全社会埋单。
![]()
万达的故事,不是死于一瞬间,而是四次IPO都撞了南墙,跟随的机构开始集体讨债。永辉、苏宁、融创轮番上阵,王健林只能拼命清理“装备”,三年卖出80多处万达广场,甚至低价打包打发给太盟、京东、腾讯,他们不要面子,只求活命。
这一波大清洗,反倒成了行业新玩家入场的信号,地产的牌局,互联网、产业资本都来了。和恒大暴的金牌流动性危机不同,万达靠硬生生“割肉”,多了条命。
万科这边则是慢刀割肉。辛杰2023年6月上任,9个月9次债市融资,利率低到2.34%也没能堵住那张缺口巨大的网。到2025年6月底,万科一年到期负债1518亿,存的钱只有740亿,这哪怕不吃不喝,缺口都能溢出来。
上半年销售额同比砸了近一半,净亏119.5亿。连大股东深铁——五年前还自诩铁打的后台——去年一把赔光五年利润,如今父子同床共奔债。
![]()
故事发展可不是在同一个维度停留。房企的危机像倒下的多米诺,会把地方“钱袋子”直接撞瘪。地方政府靠什么过日子?靠土地,靠卖地。过去大部分财政超半都是土地收入补的,有的地儿甚至达七成。
房企流血、地方得跟着透支。全国土地出让收入从2021年的8.7万亿跌到今年4.87万亿——四舍五入,腰斩再减一半都差不多。2024年前8个月土地出让金19263亿元,只是2021年同期的一半不到。
紧跟着就是连锁效应,贵阳地铁停修、昆明公交减少、鹤岗财政整顿、天津的地铁线也瘦身缩水……连公务员、教师工资都时不时发不及时。这些事,新闻不会天天报,但谁家没在亲戚群里听过一回?
![]()
这种资本困局,古今流转。明朝中后期那会儿,土地兼并严重,朝廷一没钱,三饷五税频加码,百姓愈加贫困。财政困境越来越深,越穷越征、越征越穷。今天的地方财政下滑,说破天也不过是老故事新讲法。
![]()
讲回这轮债务化解。全国国债存量35万亿,地方债加起来占GDP比重直奔70%,超过警戒线。中央一合计,祭出三板斧:债务置换,压降利息,银行和资管公司参与重组,要地方自己出招但得让渡部分财政主权。
结果就是,短期违约缓了,债市表面稳定。2023年底隐性债14.3万亿,2024年底压到10.5万亿,今年还想再降至7万亿。吉林、内蒙古、宁夏等地,债务风险清零比例也高。
可美好画面背后,地方操作花样一箩筐。省里为了过关,让国企、公益组织先垫钱,偷偷又添了59亿新债。15家城投平台跟慈善机构凑出1.5亿,甚至注销改名直接“消失”。钱没用在还债上,反手投到别处。
有些省份直接拿养老基金、惠农补贴凑数,审计报告点名批评。更亏的是,还有穷省只得砍教育、医疗预算,皮肉都割不下去了。
![]()
债务重压下,基层政府只能“三保”——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10块钱有8块早被锁死,贵州这样的钱袋子空了,就只能拆东墙补西墙。优质资产、优质地盘都让经济强省抢走了,弱的只能靠银行让利当“第二财政”,国企也开始分三六九等,优胜劣汰一目了然。这其实不止是财务数字的起落,更是未来“经济权力”的再分配。
正如18世纪法国约翰·劳推行的金融创新,试图用纸币和国债解决赤字,短期缓解压力,长期却因信用透支引发泡沫瓦解。债务化解方案或许能赢得时间,但不能解决深层结构性失衡。今天财政的钱,手眼通天到各地,但总得有人为挪用和虚报买单。
回头看,有人说高杠杆、高负债是原罪,可没债的时候基础设施建不出来,新兴产业也养不大。过去十几年房企攒人气、地方搞土地财政,修路、造桥、建产业园,国力上升,百姓生活是真的有提升。但疯狂“买地—借钱—卖房—高回报”游戏持续不下去,崩了,剩下的负担全落在普通老百姓头上。
![]()
对于普通人,这场游戏规则已然改写。别抱着“闭眼买房稳赚”的妄想了。期房买不得,现房、准现房是硬道理;高杠杆不安全,月供撑死占月入三分之一,最好手里还得存够半年的应急现金;所谓“学区房”,北京多校划片政策已让西城房价跌了15%以上,不查清楚学区政策,买房等于赌博。看开发商得查负债率和现金短债比,别让恒大的故事在自家上演。
![]()
工作也别扎堆高风险地带,宜投新兴产业、实体制造,莫靠财政“输血”。投资拒绝高收益暴雷,选那些有韧性的资产,流动性、反脆弱性难得的品种才靠谱。城市资产的价值看人口净流入、产业密集、公共服务弹性,别再迷信土地拍卖金额。
最后,债不是原罪,谁还没“闯过几关”?但这一关跨度太大,别光怕,也别光等。存钱稳步、慢慢熬;有机会提升本事,变身“闯关能手”;在市场转型阵痛里,别指望一步跨过去,慢就是快,稳才是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