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4265acf494dad179ab33ae2a2f799011###
极目新闻记者 杨怡琴
通讯员 王方
10月23日,湖北省康复辅具技术中心内,2025年“湖北工匠杯”技能大赛——全省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假肢矫形类)竞赛迎来最后一天的角逐。实操赛场中,数十名参赛选手手持专业工具,细心打磨假肢接受腔的每个曲面,并不时与模特沟通调整细节。这场为期三天的专业赛事,汇聚了全省60名假肢与矫形器装配领域的优秀从业人员。
![]()
参赛队员正在进行假肢装配工修型实操技能竞赛
![]()
参赛队员正在进行矫形器装配工修型实操技能竞赛
本次竞赛由湖北省民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残疾人联合会等七家单位联合举办。赛事设置假肢装配工与矫形器装配工两个项目,严格参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高级工及以上要求进行考核。所有参赛选手均来自省内康复辅具机构,且具备至少1年以上从业经历。
![]()
裁判长在竞赛现场安排执裁相关工作
大赛裁判、江苏省康复辅助器具协会副会长张克刚介绍了详细的评判标准:“我们主要关注选手的理论理解、动手能力和工作协调性。本次竞赛采用理论考试与实操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从诊断、设计到效果检验,整个流程设计相当缜密。”他特别强调,评判过程中会重点关注模特的面部表情反应:“确保使用者没有疼痛感是最基本的要求。在完成指定动作测试后,我们还会仔细检查皮肤受压状况,从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估。”
在众多参赛选手中,27岁的陈四平显得格外特别。他既是一位专业的假肢装配师,同时也是一位假肢使用者。“正因为我们都穿戴假肢,所以最能感同身受。”已有6年从业经验的陈四平分享了他的体会,“很多截肢者在初次使用假肢时,往往难以准确描述不适感。但基于亲身经历,我能更快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从而提供更精准的解决方案。”这段特殊经历使他对“舒适度”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假肢需要全天佩戴,绝不能简单地建议用户‘适应一下’。长期的适应并非真正的舒适,而是对疼痛的被动忍受。”
张克刚比赛间隙感慨道:“35年前我在这里求学时,全省从业者屈指可数。如今能看到60名优秀选手同台竞技,其中不乏年轻面孔,这充分说明我们的行业正在稳步发展、后继有人。”
![]()
![]()
经过激烈角逐,本次竞赛在假肢装配工与矫形器装配工两个项目中分别评选出了一、二、三等奖。来自智汇辅具健康咨询(湖北省)有限公司的冀旭荣获矫形器装配工一等奖,湖北省康复辅具技术中心的孙奇荣获假肢装配工一等奖。
赛后,省康复辅具技术中心负责人表示,要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建”,推动从业者将赛场上的这种对毫米级误差的技术执着、对细节完美的严苛要求,真正融入到日常工作中,持续提升服务水平。
(来源:极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