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新疆的粮食故事,总让人觉得像科幻片一样不可思议。过去那片塔克拉玛干沙漠,风沙漫天,寸草不生,现在呢?2024年粮食总产量直接冲到2330万吨,稳稳跻身全国第13位,单产更是全国第一,达到524.8公斤每亩,比全国平均高出130公斤。
粮食播种面积4440万亩,比前一年多出202.9万亩,增产211.1万吨。玉米和小麦这些主粮,产量直线上升,新疆从粮食短缺区摇身一变为西部粮仓,净调出量累计1417万吨,帮全国扛起大梁。曾经的荒漠禁区,现在成了可调出粮食最多的产销平衡区,这转变多带劲儿。
![]()
新疆这事儿,靠的是系统发力。2024年计划收购夏粮365万吨左右,小麦产量650万吨,玉米则多增354万亩种植面积。
农业农村部门把粮食生产当头等大事,目标总产不低于2200万吨,结果超额完成。戈壁滩上,盐碱地改造技术大显身手,滴灌和轮作让土壤喘口气,产量蹭蹭上涨。
比起2012年,2024年粮食产量翻了一番多,跃居增产第一。这不光是数字好看,还稳住了全国饭碗。粮食安全这根弦,谁都不敢松,新疆用实际行动证明,沙漠也能出金子。
![]()
从陆地转到海上,中国人向海要粮的劲头儿更足。全球近3亿人还饿肚子,粮食危机像把剑悬在头上。中国三大主粮自给率100%,新疆结余继续供全国,现在海上粮仓又来补位。
深远海养殖水体5660万立方米,年产47万吨,海水产品产量超700亿斤,连续多年世界第一。这不是空谈,装备、产业、科研三管齐下,硬是把海洋变粮场。传统近海养殖受天气制约,污染还重,现在大型工船一出场,直接破局。
15万吨级“国信1号2-1”就是典型,全球首艘,2025年4月17日在青岛北海造船厂交付,排水量顶两艘航母,养殖水体近10万立方米,一年出鱼3600吨,相当于小型海上渔场。
![]()
这艘船的投资6.1亿元,长244.9米,宽45米,吃水15米,15个标准养殖舱加4个环形跑道池。全船智能化,40人就能管,鱼苗入舱到成鱼起捕,全机械化。
比起三年前的10万吨级“国信1号”,排水量涨50%,升级160多项,产量提升20%。它不怕台风,能根据水温水质挪锚地,秋冬从山东移浙江福建,摆脱看天吃饭。捕捞大黄鱼前,舱内24小时黑灯瞎火,让鱼色素匀开,捞上来金黄锃亮,市场价高。
饲料投喂、监测,全自动化,鱼在跑道里游,肉质紧实。这船叫“鲁即渔养60617”,标志深海养殖标准化起步,“国信1号2-2”10月跟上,三船联动,产业链全拉动。
![]()
海上粮仓不光靠船,还得有港口兜底。宁波舟山港老塘山作业区粮食物流基地,2025年10月14日开工,总容量18万吨筒仓群,14座1万吨仓加8座5000吨仓,配套2万吨级泊位。
物联网和数字孪生上阵,从到港入库到出库,全可视化。建成后,年吞吐超百万吨,缓解长江沿线存储瓶颈,带动物工贸易集聚,助力舟山粮食岛建设。
舟山进口粮食中转占全国20%,这项目一落地,长三角粮安多层保险。粮食从海上来,筒仓稳住,栈桥输送,效率翻倍。想想看,运粮船靠岸,谷物直奔仓里,数据实时追踪,丢不了坏不了,这才是现代粮道。
![]()
产业链延伸是关键,海鲜从船上下来,得加工成高附加值货。山东荣成这地儿,远洋渔业基地,19家资质企业,金枪鱼延绳钓船、鱿鱼钓船一大堆。全国半数金枪鱼、四成鱿鱼从这儿上岸。
2025年1到9月,规模以上海洋食品企业产值80亿元,一家金枪鱼加工厂年捕1.5万吨,变鱼柳、罐头、宠物粮,10多种产品。剩余鱼肉不浪费,压成猫粮卖疯。荣成有500多家海洋企业,规上161家,年产能240万吨鱼油胶囊35亿粒,集群产值破200亿。
冷链物流跟上,从捕捞到餐桌,新鲜度锁死,销售半径拉长。威海那边,从鱼鳞海带提胶原蛋白、多糖,做口服液饮料化妆品,摆脱单一依赖,抗风险强。
![]()
加工转型接地气,企业从初级捕捞跳到精深,附加值翻几倍。荣成建金枪鱼加工基地,投资24.7亿元,17个项目上马。水产加工业逆势增长,1到5月产值亮眼。远洋渔船回港,卸货分类,卡车直奔厂,切片去骨,包装出货。
产业链闭环,捕捞回运加工物流一条龙,就业拉动,地方经济活络。以前卖原鱼赚辛苦钱,现在产品多样,出口欧美,内销超市,价值链拉长。说白了,海里资源有限,加工升级是出路,让蓝色粮仓不只产粮,还产钱。
![]()
育种这块儿,是海上粮仓的芯片,没好苗子,装备再牛也白搭。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2023年破红九棘鲈人工繁育,红瓜子斑这热带名贵鱼,南鱼北养成真。
万宁林兰集团合作,孵化鱼苗,体长7公分,首批3.5万尾,第二批12万尾。2025年10月,苗种全工厂批量生产验收通过,T2T基因组组装,种质资源库建起。循环水系统调温,广西北海也跟进,73天出苗,推动深海鱼孵化。
黄海所还搞海水鱼基因组选择,首款抗病育种芯片,筛抗病快长个体,产量经济双升。从源头治病害,成活率高,规模化有保障。
![]()
国家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在青岛,2020年9月试运行,总投1.62亿元,面积2万多平,入库14万份实物、50万条信息。
经济种生态种濒危种全覆盖,从4℃到-196℃保存体系,47台设备上阵。2023年11月国家验收通过,首批大洋样品171种1500尾移交。黄海所牵头20个新品种,工厂化循环水技术推广。
2025年2月,“蓝海101”号科考船带回220种渔业生物,资源库扩容。种质溯源亲本检测,优良材料创制,保护生物多样。青岛蓝色种业研究院搭台,海水养殖资源保藏创新利用,平台完善。主要鱼种保存体系建好,未来挖优异基因,育种不停步。
![]()
海上粮仓这盘棋,装备产业科研齐发力,新疆沙海粮仓是陆地版,海上版更宽广。深海养殖平台升级,“澎湖号”“陶湾一号”水体6万立方,养50万尾鱼。169个国家级海洋牧场,产量稳增。
中央一号文件点名,支持深远海养殖,海上丝路添砖。零碳农业光伏融合,环境友好,污染少。福建“闽投秀屿1号”半潜平台,长100米宽36米,经验迭代。
山东日照重型网箱,江苏盐城智能平台,装备多样。蓝色粮仓不光解饥荒,还促经济,出口创汇,就业稳岗。粮食安全,从陆到海,全链守护,14亿人饭碗端得牢。
![]()
新疆粮食跃升,海上工船下水,港口筒仓开工,育种种子库满,这串事儿串起国家战略。过去靠天吃饭,现在知天而作,科技是硬骨头。深海污染风险有,但技术规划控得住,柴油发电转清洁,废气废水少。产业链韧性强,市场波动扛得住,产品从餐桌到化妆,场景拓宽。
荣成威海企业转型,高科技专精特新,空间大。黄海所院士团队,基因芯片抗病,繁育突破,北养南鱼多样化。资源库规模全国最大,国际合作推种都。青岛海洋种都优势,基因组育种领跑。
![]()
说到底,海上粮仓是粮食安全的蓝色赛道,新疆沙海是绿色延续。2024新疆总产466亿斤,2025计划加码,西部粮仓再发力。工船三船格局,饲料冷链加工联动,年产值亿计。
筒仓18万吨,吞吐百万吨,中转效率高。育种20新品种,工厂循环水,苗种批量稳。全球饥饿威胁大,中国自给加出口,责任重。装备如“国信1号”,重器镇深海,产量质双升。
加工如荣成80亿产值,价值翻倍。根基如种质14万份,创新活力足。未来光伏零碳,融合深,动力源源。这不光是粮,更是国力,端稳饭碗,日子越过越红火。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