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金霍洛旗蒙古族中学,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民族团结深深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起“知、情、意、行”融合共进的育人体系,谱写了民族团结与教育事业同频共振的生动篇章,荣获2025年“全旗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
搭建语言桥梁,共促教学提质。学校高度重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通过制定“一案三策”等举措,显著提升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在这里,语言的桥梁连接起心灵。学生武浩宇曾在语文课上与“沉默”为伴,在老师的耐心引导和全班同学的鼓励下,他终于颤抖地读出了《岳阳楼记》的第一个字,战胜了胆怯,实现了表达的突破。巴雅力格同学在晨读时,从最初躲在队伍最后只动嘴唇不出声,到在领读同学贴心帮助下,能清晰读出“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声音逐渐被前排同学听见。这些点滴进步,正是学生们在学校搭建的语言桥梁上跨越心理障碍、增强交流信心的真实写照。
![]()
学校还与多校建立了紧密型结对帮扶,围绕三科统编教材开展常态化深度协作,来自大连的姜俊昌老师对此感受颇深。初到伊金霍洛旗蒙古族中学,是学生们一句句教他说蒙语,帮助他融入集体。这份尊重与温暖,让他更用心地投入教学。“对从小更多接触蒙语的孩子来说,语文学习并不容易。”姜老师说,“我理解他们的困难,也深知如何吸引他们、引导他们。”这样的相互理解,让师生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
涵养文化底蕴,筑牢认同根基。学校秉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理念,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丰富的文化活动中生根发芽,化为真挚的情感纽带。校际间的文化交流尤为活跃。在与伊金霍洛旗第一中学的联谊活动中,院旭东同学分享了与蒙古族同学巴特尔因书法结缘、互学互助的温暖故事,用真挚情谊诠释了“民族团结”的深刻内涵。在与伊金霍洛旗第四中学的联谊活动中,蒙古族中学的呼德日在书信中描绘了草原的辽阔、家乡的炊烟与对友情的渴望,旗四中的秦嘉瑶则在回信中倾诉了对中华文化的礼赞与对多元一体的领悟。书信往来,传递着跨越民族的真情,践行着幸福教育的真谛。
![]()
![]()
![]()
![]()
此外,校园内的“艺展青春 礼赞百年”学生作品展、“悦见圣贤 诵读经典”诗歌朗诵赛以及元旦文艺汇演等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了展示才华、感悟多元文化魅力的舞台,生动展现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和谐图景。
![]()
![]()
创新思政载体,厚植家国情怀。学校不断探索思政教育新形式,让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深度融合,触及学生心灵。学校组织学生走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览馆”,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研学活动。学生们通过观看历史图片、文物展陈,身临其境地了解各民族共同开拓疆域、书写历史、创造文化的伟大历程。“共育石榴籽 齐浇团结花”等主题展区,将“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具象化,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触摸历史的过程中内化于心。
![]()
同时,学校注重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与共同体意识。初一学生武楷尧在第一次写《我的新班级》作文时,只写下短短三行字。老师没有批评,而是耐心引导启发他观察身边的善意。第二次作文,他写出了同桌帮他捡橡皮的友谊和班长照料绿萝的细节。这小小的转变,正是孩子们感知关怀、融入集体的成长印记。
在与伊金霍洛旗第四中学共同开展的植树活动中,两校学生共同挥锹铲土、扶苗围堰,植下象征着民族团结的“同心树”。种完树苗后,同学们把“心愿卡”系在小树上,期待和小树一起茁壮成长,共同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如今,走进伊金霍洛旗蒙古族中学,感受到的不仅是浓郁的学习氛围,更是那份跨越民族的深情厚谊。这所学校,正用最真诚的方式,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校园里绚烂绽放。
丨来源:伊金霍洛旗融媒体中心(郭楷彦)
丨责编:陈思雨丨校对:苏秭瑶
丨审核:朱肸 张金玲
伊金霍洛发布长期面向社会征集稿件,请读者朋友们积极投稿。邮箱:3248054815@qq.com。本信息图文仅为公益宣传,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
大美绿城•公益资讯






——伊金霍洛旗以实干暖热幸福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