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煤炭行业最近的表现让人眼前一亮。十月份以来,这个板块涨幅超过12%,直接从年内跌幅垫底的位置跳了出来,甩开了食品饮料这样的传统热门。
这样的转变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多种因素合力推动的结果。
供给端的变化最直接,上半年煤价一度跌到每吨609元的低点,许多煤企干脆减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原煤产量只有24亿吨,比去年下半年少了8000万吨。这种收缩加上行业内部的反内卷举措,供给量实打实地少了。
![]()
需求侧的调整也起了关键作用。过去煤炭价格总跟制造业挂钩,经济一放缓,用电量掉下来,煤价就跟着弱。
但现在用电的主体换了人,第三产业成了主力。新兴领域如新能源汽车充电、储能设施和AI算力中心,用电量增长极快,分别达到42%和24%。居民用电同样强劲,二季度增速超过9%,七八月份接近两位数。这些需求不像制造业那么容易受经济周期左右,提供了稳定的拉动力。
新能源本该是煤炭的对手,却在某种程度上帮了忙。光伏和风电前几年扩张太猛,挤压了火电空间。但2024年中出台的政策文件要求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不能再低价抢市场。结果六月份光伏装机量掉到15GW,七月只有11GW,比去年同期少一半。新能源发电不稳定,波动大,晚上还得靠火电兜底,所以煤炭的角色暂时稳住了。
![]()
政策层面,国家能源局从七月开始直接管超产问题,强调不能无序竞争。陕西和内蒙古等地也发文,突出煤炭的战略地位,要求稳供稳价。这算是2021年以来首次针对供给端的干预。
七月全国原煤产量3.8亿吨,比六月少4000万吨,八月虽回升一点,也只多了1000万吨。月均产量保持在3.8到3.9亿吨,比上半年低,煤价自然就抬起来了。
资金的动向也加剧了上涨。九月前市场热捧科技股,煤炭和银行这类传统板块被晾在一边。到十月,这些前期跌幅大的领域成了资金避险的选择。基本面企稳后,煤炭ETF资金持续流入,机构持仓低,交易不拥挤,一旦价值重估启动,反弹力度就大。
![]()
从更广的视野看,这波上涨可能不止短期现象。2025年上半年煤价或许还会探底,但政策和价格底会同步出现。
全球能源缺口在扩大,AI用电暴增,极端天气频发。天然气发电成本高,核电建周期长,储能费用也不低。最可靠的调峰方式还是煤电。美国、欧洲和印度都在放缓去煤进程,美国今年煤电发电量创20年新高,结束了去煤化时代。
补充一些最新观察,AI数据中心正成为煤炭需求的新推手。根据报告估计,全球数据中心电力需求到2030年可能翻倍,达到945太瓦时,其中AI占比从5-15%升到35-50%。在美国,数据中心可能占总电力需求的14%,一个典型AI中心用电相当于10万户家庭,大型项目更达20倍。这直接刺激煤炭使用,
话说回来,美国煤炭复兴迹象明显,特朗普政府投6.25亿美元现代化煤厂,2025年1到8月煤电占电力供应的16.3%,成本虽涨28%,但需求预计增长7%,出口也从2025年的1.04亿短吨回升到2050年的1.22亿短吨。
全球煤炭需求2025年持平2024年,中国略降1%,但印度和印尼增长抵消。欧洲放缓出清,印度重启煤矿,这些都让煤炭在能源转型中重获空间。
当然,长期煤炭面临环保压力,但短期内,它仍是能源安全的基石。AI和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反而暴露了电网的脆弱,需要煤炭填补空白。未来几年,煤炭行业或许会继续这种逆转态势,投资者需留意政策和全球需求变化。
总的来说,这不是简单的反弹,而是能源格局调整的信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