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综艺《喜人奇妙夜》从《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发展到现在,喜人们和节目都似乎已经进入瓶颈期了,而观众对节目的要求无形中大大提高,两相矛盾,陷入了略微矛盾的境地。
在这时,土豆和吕严组成的“胖达人3”第一轮作品《吐槽吧,吕小严》亮相舞台。他们曾经在喜剧舞台上留下“封神级别”的作品《父亲的葬礼》,不输前作的《代号大本钟》,打败“四士同堂”喜剧小队的作品《进化论》,以及被人津津乐道的初舞台漫才风格作品《大巴车上的奇怪邻座》,相比之下略显逊色的作品还有《恐龙家族》《抽屉里的猫》《我的学长》《天台告白》等。
土豆为主要编剧的喜剧作品脑洞大开,对人生有极为细致深刻的洞见,以悲剧内核为特色,常借极为荒诞的外壳讽刺现实,催泪但不煽情。土豆凭借多个优秀作品曾获得“年度喜剧编剧”,被喜人赞为“喜剧魔皇”。
但是,当下舞台上几乎所有喜剧作品都在使用“漫才”形式的人物关系,一个在装傻,一个在吐槽,或者一群在装傻,一个在吐槽,再或者一个在装傻,一群在吐槽,作为拿票的致胜法宝。
从胖达人进化到胖达人3,漫才组合该如何应对这种境况呢?他们在自己作品《吐槽吧!吕小严》中交换了各自的“角色”,土豆负责吐槽,吕严“装傻”,解构了“装傻”和“吐槽”的人物逻辑关系,在极限的创作环境中翻出了新花样。
虽然有评论说《吐槽吧!吕小严》也大量使用了“内部梗”(源自一档脱口秀竞演节目的网络流行语,特指在特定圈子或长期观众中流传的幽默表达方式),“这些梗通常依赖于观众对节目历史或内部文化的熟悉,新观众可能因不理解而尴尬,同时该创作方式也被认为是一种偷懒的创作方式”。但是胖达人3主动戳破喜人选手们在作品里大量使用“内部梗”的局面,让观众和创作者直面喜人的创作瓶颈。
在作品中,土豆去墓地看望已经去世30年的搭档吕严,偶然遇上了吕严的儿子吕小严,他一直试图引导吕小严成为自己的搭档,吐槽自己所说的话。他们不但吐槽了自己过去作品中的“梗”,致敬了《父亲的葬礼》《大巴车上的奇怪邻座》等作品,甚至召回了年迈的“半人马”,创造了既有新意又略显尴尬的“视觉音乐谐音动物梗”——“逆蝶”(你爹),一个演员挥舞蝴蝶翅膀,上书“逆蝶”两个大字,算是“伦理梗”的升级版。最后,还毫不避讳地提到“逐梦亚军”“某某某”“四士同堂”等优秀喜剧小队带来的竞争和压力。
吕小严问土豆:“为什么你们俩后面的作品都不好笑了呢?”土豆说:“因为喜剧节目到后期就是会不好笑的,全是意义啊,反转呐,大底什么的,我们自己也难受,就是为了那点儿票呗。”这就是喜剧节目到后期变得同质化,在一条路上走到黑了,开始钻牛角尖了。
土豆说:“喜剧是目的,不是手段。”《吐槽吧!吕小严》最大的特点就是是没那么热闹,不吵,表达了对喜剧深深的爱,对搭档吕严的珍惜和尊重。
“观众不代表”李诞说,上一季作品《小品的世界》是给喜剧的情书,《吐槽吧!吕小严》是给喜剧的遗书。没错。因为作品中的吕严选择死在热爱的喜剧舞台上,最后土豆和挚友吕严的儿子吕小严的互动中找到了此生的意义,死在了吕严的墓前。从节目效果来说,作品中的“土豆”也死在了喜剧舞台上。
作品最后的字幕上赫然写着与喜剧关系并不密切的一句话:“朝闻道,夕死可矣。”土豆用“土豆的死”诠释了这句话。同时,作品中充满喜剧演员在喜剧创作和寻找搭档过程中“高山流水,知音难觅”的复杂情绪,还期待终有一天会彻底消解生命给自我留下的伤痕,于是不再悲伤,不再执着于“喜剧”。
在创排过程中,土豆一如既往地用一种洞察一切的眼神沉默着,适时一针见血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会履行好团长的职责,在团队“八仙子”其他喜人队员作品展演的时候,即使自己非常焦虑,他也会在现场听取观众反馈,成为团员们的坚强后盾,安心法宝。
曾经“出世”的土豆现在能兼顾“入世”了,可能对自己以前被家人强制选理科导致考不上心仪的大学这些难以消解的心结暂时找到了一个答案,找到一个自己可以接受的理由。
在《吐槽吧!吕小严》背后,土豆对喜剧的热爱以至于到了观众不配知道、不配理解的程度,像另一位喜人“干拔派宗师”杨雨光说:“因为台下不重要,只要台上就行。”
如果有一天我的喜剧不再好笑了,那么仍然祝你快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