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乳牙迟早要换,蛀了也没关系”“宝宝还小,不用刷牙”…… 不少家长对儿童牙齿护理存在认知误区,等到孩子喊牙疼、牙齿发黑才追悔莫及。其实,牙齿健康不仅影响孩子的咀嚼功能和面部发育,还会关联恒牙健康,从出生起做好护理至关重要。今天就整理一份儿童牙齿护理全攻略,新手爸妈快对照学习,帮孩子养出一口健康好牙!
一、乳牙护理:从 “萌芽” 开始,别等长牙才行动
很多家长以为 “没长牙就不用护牙”,其实从宝宝出生后,口腔清洁就要提上日程。宝宝喝完奶后,用干净的纱布蘸温水,轻轻擦拭牙龈和口腔内侧,既能去除残留奶渍,又能让宝宝提前适应口腔清洁的触感。
当宝宝开始萌出第一颗乳牙(通常在 6 个月左右),就要换成婴幼儿专用软毛牙刷,每天早晚各刷 1 次。注意选择含氟量 0.05%-0.11% 的儿童牙膏,每次用量控制在 “米粒大小”(3 岁以下),避免宝宝吞咽过多氟化物。刷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牙齿和牙龈交界处,这里最容易残留食物残渣,引发龋齿。另外,别让宝宝含着奶瓶睡觉,奶液长时间停留在口腔中,会增加 “奶瓶龋” 的风险,建议睡前喝完奶后清洁口腔再入睡。
![]()
二、刷牙方法:选对工具 + 正确姿势,告别 “敷衍刷牙”
不少孩子刷牙时 “随便糊弄两下”,家长也容易忽视细节,导致清洁不到位。首先要选对工具:3 岁以下选手柄粗、刷头小的牙刷,方便家长握持;3-6 岁可选择带卡通图案的牙刷,提高孩子刷牙兴趣,但刷头仍需小巧,才能深入口腔内侧。
正确的刷牙姿势也很关键。家长可以采取 “跪姿” 或 “坐姿”,让孩子躺在自己腿上,从后方托住孩子头部,确保能清晰看到牙齿。刷牙时采用 “圆弧刷牙法”:将牙刷毛与牙齿呈 45° 角,轻轻按压在牙齿表面,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画圆弧,每个牙齿的内外侧和咀嚼面都要刷到,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 2 分钟。可以搭配儿童刷牙计时器或儿歌,让孩子养成认真刷牙的习惯,避免 “刷够时间” 却没刷干净的情况。
![]()
三、饮食管控:避开 “伤牙陷阱”,减少龋齿风险
甜食是牙齿的 “天敌”,但很多家长难以拒绝孩子的要求,频繁给糖果、蛋糕、含糖饮料,这会让口腔中的细菌大量繁殖,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釉质,形成蛀牙。其实管控饮食并非 “完全禁止甜食”,而是要讲究方法:
首先,控制甜食摄入频率。比如每周给 1-2 次糖果,每次不超过 2 颗,避免 “少量多次” 吃甜食,减少牙齿接触糖分的次数。其次,选择 “低伤害” 零食。用新鲜水果(如苹果、梨)、无糖酸奶、原味坚果(磨成碎末防呛噎)替代高糖零食,既能满足孩子的口腹之欲,又能减少对牙齿的伤害。另外,喝完含糖饮料后及时漱口,避免让糖分长时间停留在牙齿表面;睡前 1 小时内不要吃任何食物,尤其是黏性大的食物(如巧克力、年糕),防止食物残渣滞留引发龋齿。
四、定期检查:早发现早干预,守护恒牙健康
很多家长只有在孩子牙疼时才看牙医,其实定期口腔检查比 “治病” 更重要。建议从孩子 1 岁起,每半年带孩子看一次牙医,进行口腔检查和涂氟。涂氟能在牙齿表面形成保护层,增强牙釉质抗酸能力,有效预防龋齿,且操作简单、安全无痛苦,适合儿童定期做。
![]()
当孩子开始换牙(通常在 6 岁左右),要特别关注 “恒牙萌出情况”。如果乳牙迟迟不掉,恒牙从旁边萌出,形成 “双排牙”,需及时就医拔除滞留乳牙,避免恒牙排列不齐;如果发现恒牙萌出后颜色异常、表面有斑点,或孩子有咬手指、吐舌头等不良习惯,也要尽早干预,防止影响牙齿排列和面部发育。此外,6 岁左右孩子会长出 “六龄齿”,这是一颗不会替换的恒牙,建议及时做窝沟封闭,用树脂材料填补牙齿表面的窝沟,阻止食物残渣进入,降低蛀牙风险。
儿童牙齿护理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家长耐心引导和坚持。别觉得 “乳牙会换就不用护”,乳牙健康不仅关系到孩子当下的生活质量,还会为恒牙生长打下基础。从现在开始,帮孩子养成良好的口腔护理习惯,定期检查、科学护牙,让孩子拥有一口健康整齐的牙齿,自信绽放笑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