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关键特征来比较球星。我选择的球星是齐达内,对比他在马德里和都灵的两个阶段。
这种比较的特殊性在于,我不会去对比技术、传球等纯粹的足球特征。齐达内在这些方面变化不大。我将评估他在哪个阶段光芒更耀眼,以及他在哪个阶段感觉更舒适。
![]()
评分采用10分制。
· 皇家马德里 – 9.5分
齐达内效力尤文图斯时年龄从24岁到29岁。效力皇家马德里时从29岁到34岁。他的关键品质是球商智力,因此30岁后状态并未大幅下滑——在34岁时,如果他愿意,他完全有能力再保持2-3个赛季的顶级水平。
尤文图斯时期那个更年轻、但已完全成熟的齐达内版本在比赛中更具统治力。那时有更多完整的表演,这位法国人从第一分钟到最后一分钟,几乎每次触球都能提升队友的表现。这是他比赛的精髓——让球队变得更好,将压力汇聚于自身,从不可能的局面中解脱,找到非传统的魔法解决方案。这种魔法总能被识别——问题在于它的持续性/情境性。
主观上看,他的巅峰期似乎是1998-2000年这段时期。这些年,齐达内比职业生涯任何其他阶段都更频繁地奉献出完整且具有统治力的比赛。不仅仅是几次载入史册的魔法触球,而是完整的魔法教科书。
用更简单(甚至略带流行视角)的方法来界定巅峰期:可以研究齐祖在金球奖评选中的走势(这虽然明显受国家队成绩影响,但趋势过于清晰,不能完全归因于此)。他在尤文图斯时期的平均排名更靠前,并且三次进入前三,包括一次获奖,而在马德里时期则没有进入过前三。考虑到他加盟尤文图斯时星味相对不足,在最初几个赛季无法靠声誉赢得选票,这更显不易。
![]()
· 皇家马德里 – 6.5分
齐达内一直因状态不稳而受到批评。但纵观其马德里生涯,其表现水平波动是从强劲赛季到不错赛季。在都灵,伟大的赛季与糟糕的赛季交替出现。
短期表现也是如此。无论是在意大利还是马德里,齐达内同样缺乏连续几场比赛保持稳定状态的能力。但他职业生涯中最可惜的状态断档恰恰发生在尤文图斯。从2000年中期开始,齐达内踢着世界最佳水平的表现:在欧洲杯上闪耀,回归后打出了意甲最佳赛季,质量几乎未见下滑。他从未在那之前或之后如此稳定。但他输掉了2000年的金球奖给菲戈,甚至未能竞争2001年的金球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尤文图斯在欧冠小组赛阶段就出局了:齐达内在第3轮比赛被罚下,第4轮因停赛缺席,第5轮再次被罚下,第6轮再次缺席。
![]()
自我发挥的条件
· 皇家马德里 – 9分
齐达内在任何地方踢球都没有像在马德里那样轻松。
数据上,两个时期的差距不大:在尤文图斯每90分钟贡献0.43个进攻贡献(31球+49助),在皇马则为0.48个(49球+49助)。但在都灵,这个数字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即使在其职业生涯最佳赛季之一期间,齐达内也曾抱怨意甲:"我已经一年没做我擅长做的事了,因为紧密的盯防迫使我一脚出球。而我想要创造更多。"
西班牙足球让他的生活更轻松。齐达内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控球,教练们也更能接受比赛节奏因他而放缓。他有更多机会展示技术上的完美。也就是说——有更多机会做自己。
意大利要求快速比赛,因此,更多地需要通过无球跑动和选位来解决问题,以便能在一两脚触球内完成任务。齐达内不是这类球员。他更依赖技术,而非聪明的无球移动。并且他总是寻求拿球,然后带球进入危险区域。
另一个决定了他感到更舒适的因素是与罗纳尔多的化学反应。没有人比这位巴西人更适合齐祖。统计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在相互助攻榜上,他与"外星人"罗纳尔多相互助攻的频率几乎是与排名第二的搭档(德尔·皮耶罗)的两倍。
![]()
· 皇家马德里 – 8分
在皇马,齐达内扮演的是一个活动范围受限的攻击型中场。在尤文图斯,他是10号球员,参与不同阶段的进攻组织。这个角色本身就要求他具备更大的影响力和参与度。
在这两家俱乐部,他对球队成绩的决定性影响都相对有限,而当德尔·皮耶罗受伤使齐达内成为头牌时,他未能胜任。这并非他的特点:他经常因缺乏领导力和相对较小的影响力而受到批评。尽管如此,在他的职业生涯中,确实曾有一支(虽然时间不长)真正依赖齐达内的球队:2000/01赛季的尤文图斯,那时球队还无法倚重状态迷失的德尔·皮耶罗,整个赛季在任何不明朗的情况下都把球传给齐达内。
![]()
· 皇家马德里 – 8分
首先看事实。
与尤文图斯:两次意甲冠军;两次欧冠决赛(但未夺冠)。
与皇家马德里:一次西甲冠军和一次欧冠夺冠。
无论在哪边,完美的拼图都未能完成。根据侧重点不同,可以为任何一方找到理由。皇马仅在齐达内加盟后,在博斯克执教初期是一支强大的力量。是的,那支球队可以爆发击败任何对手,但并非在3-4年周期内明确且无可争议的欧洲最佳。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90年代末的尤文图斯正是拥有这样的地位。在稳定性和实力上,他们是明确的头号球队。球队经常赢得当时世界上最强的联赛,并连续三年进入欧冠决赛(两次有齐达内),而在1999年,他们仅因曼联的奇迹翻盘而止步。参加过那些比赛的加里·内维尔印象深刻,在其自传中用整章篇幅解释了为什么那个时期的尤文图斯是他职业生涯中遇到过的最可怕的对手。齐达内完美融入了这台机器,并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即使在"银河战舰"完全成型之前,皇马也并非一台精密机器。五年间仅在联赛中夺冠一次(对阵皇家社会),并在后期阶段明显崩盘,这显得有些薄弱。支持马德里的论点可以建立在欧冠夺冠上。在尤文图斯没做到,在皇马做到了。这是事实,但若要让它压倒一切,则需要忽视太多其他因素。
无法回避的问题是——"银河战舰"。在评估团队的成功与失败时,不能不提及他参与了现代历史上最严重的、因阵容纸面星味与实际场上产出脱节而导致的灾难。从2003年起,皇马有三个赛季既无欧冠也无西甲冠军(甚至没有真正争冠的迹象),同时球队平衡遭到彻底破坏。
齐达内对那支球队做出了最优雅的诊断:"为什么要在宾利车上再涂一层金漆,同时却失去引擎?"他称克洛德·马克莱莱为引擎。他什么都明白,但作为一名球员,他无能为力。
![]()
标志性/偶像地位
· 皇家马德里 – 9分
齐达内在都灵和马德里各效力了五个赛季,但他与皇马的联系明显更为紧密。极有可能,当你听到这位法国人的名字时,你脑海中浮现的是他身穿皇马球衣,而非尤文图斯球衣的形象。
你甚至可能回忆起具体的片段——比如欧冠决赛对阵勒沃库森那记优雅的抽射。这样的时刻建立了与俱乐部最紧密的联系,造就了标志性的人物形象。
马德里时期的齐达内形象已经突破了足球圈的范畴。不仅是电影客串,还有完整的纪录片《齐达内:21世纪肖像》。2005年对阵比利亚雷亚尔的比赛中,有17台同步工作的摄像机只拍摄齐达内一人。
这些细节有助于在公众眼中塑造形象。广大民众记忆中的齐达内,首先是作为皇马的传奇。
齐达内在尤文图斯时期表现稍好一些:巅峰更高,任务范围更广,在极其艰难的对抗水平下取得了可比的效率。但在皇家马德里则更为成功:在那里,他实现了作为足球偶像的自我价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