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其影响逐渐遍及医疗、金融、艺术、交通、军事等社会各领域,最具代表性的ChatGPT和DeepSeek曾多次引发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讨论。包括作为基于创新的前沿阵地,各地高校一直以来也都在积极探索AI大模型技术赋能教育教学,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实践模型。
其中,为响应国际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的紧密结合,北京建筑大学于2024年启动了新形态数智化试点课程建设,以期提升本科课程建设水平。如今,北建大已经培育出了以《泵于泵站》、《环境监测》、《普通物理B》等为代表的优秀AI赋能课程改革的案例。
![]()
就以《泵于泵站》课程为例,这门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但也因其知识体系复杂,传统教学很难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因此,在深度融合AI技术的过程中,北建大课程团队深刻洞察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学科特点,以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常见难点与挑战,着眼于通过智能化技术手段,提升教学互动性和效率,实现个性化学习路径的定制,为师生构建一个高效又个性化的全新学习环境。
同时,该课程团队还依托雨课堂平台资源,对《泵与泵站》课程的教材、讲义、历年作业进行整合,形成《泵与泵站》专属知识库。例如,学生在课前可借助多源化学习资源和可视化知识图谱,快速串联知识点,建立章节知识框架,提升预习效率。
![]()
还有作为公共基础课程的《普通物理B》,也面临着学生基数大、个体学习需求差异显著,以及跨学科融合等挑战。于是北建大课程团队借助学堂在线一体化平台整合《普通物理B》已有的教学视频资源,并将课程教材、精心编写的课程讲义以及历年的课后作业进行系统梳理与汇总,构建起《普通物理B》课程独特的知识库。
而该知识库的成功搭建,显著增强了大模型对《普通物理B》课程相关问题的精准识别能力,使得大模型在回应课程问题时的准确率大幅提升,从教学辅助、学生自学答疑等方面提供了更可靠、高效的智能支持,也达成了教学内容与时代同步、学科知识有机融合、学习体验个性智能、教学创新活力迸发的显著成效。
![]()
除课程建设外,北京建筑大学依托智能教学平台,实现教学全流程贯通。其设置的智能备课、智能批改、24H智能学伴等相关指令标签,助力教师精准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活动有的放矢,成效显著。
特别是24H智能学伴不仅是知识的百科全书,随时提供详尽的知识点解答,更如同私人学术顾问,依据学生的学习进程精准推送相关文献资料。同时,它还是学生写作与翻译的得力助手,提供文字提炼等功能,帮助学生掌握学术论文的布局与撰写要领,传授文献检索与整理的方法,为学生的学术能力进阶铺设基石。
![]()
从课程体系构建到教学管理优化,北京建筑大学在AI赋能理工科教育领域的探索,切实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理工科人才培养提供了创新路径与实践范例。对于希望接触前沿教育技术的学生而言,这样的教育创新无疑极具吸引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