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苏梅岛和帕岸岛最近动静挺大,皇家警察直接启动了外籍人士强化核查。
说直白点,就是这俩岛查出不少老外干违法的事,代持企业运营、占别人土地,还有没资质就打工的,再不治治就乱了。
本来想这事儿可能就是警察单干,后来发现不是之前泰国皇家警察局副局长萨穆兰,专门在素叻他尼府开了个高层会。
![]()
素叻他尼府的副府尹、府级外籍执法工作组的头头,还有好几个部门的人都来了,凑一块儿就为商量“怎么防、怎么打这些外籍违法活动”,最后还达成了多部门一起执法的共识。
萨穆兰在会上说得特别明确,“打击那些损害泰国人利益的外籍违法犯罪”,这是政府和警察的“首要任务”。
而且他还放话,这次要“一查到底”,不光违法的老外要追责,帮他们的同伙、甚至包庇他们的公职人员,一个都跑不了。
![]()
这种连“自己人”都不护着的态度,倒还挺让人觉得靠谱的。
严查不是瞎折腾
苏梅岛和帕岸岛这俩地方,说白了全靠旅游业吃饭。
老外游客和长期在这儿住的人特别多,旅游业就是当地经济的核心支柱。
之前那些违法案件一曝光,外界都开始担心这俩岛的管理是不是有问题,要是再不管,游客说不定就不敢来了。
![]()
泰国国家警察总署署长也给执法组下了指令,要求执法过程“严格、透明,还得一直推进”,目的就是让本地人和游客重新信得过两岛的治安。
其实我特理解私营部门的担心就怕媒体报道得不好,影响旅游业。
萨穆兰也想到了这点,特意承诺会通过清楚的渠道,跟外界说清楚“预防措施和执法进展”,不让大家因为信息模糊瞎猜。
更重要的是,他明确说了要“区分执法对象”,对那些守泰国法律的老外和游客,肯定公平对待,绝不会无端骚扰,也不会提非法要求。
![]()
如此看来,泰国这次是想在“维护法律权威”和“保障旅游经济”之间找平衡。
要是光想着严打,把正经游客吓跑了,当地商家得哭;可要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违法的人越来越多,两岛的秩序就乱了,最后还是砸了旅游业的招牌。
这种平衡其实挺难拿捏的,但从目前的表态来看,他们至少没走极端,这一点值得肯定。
之前我还查过素叻他尼府旅游部门的信息,苏梅岛和帕岸岛的外籍游客占比不低,旅游业对当地GDP的贡献也挺大。
换成任何一个靠旅游吃饭的地方,估计都不敢随便拿旅游业开玩笑。
![]()
所以萨穆兰强调“不骚扰合法者”,其实也是在给旅游业吃定心丸,避免出现“一管就死”的情况。
接下来执法组的动作也挺明确,不是瞎查,而是有三个重点方向。
第一个就是签证和登记核查,移民局的人和第8区府级警察,已经开始全面复核南部各省外籍人士的“签证续签记录”和“登记异常情况”。
![]()
重点查的是“签证类型和实际活动不符”的情况,比如拿着旅游签却在这儿工作,还有“长期滞留却没合规登记”的。
这种情况在旅游岛其实挺常见的,有些老外可能觉得“旅游签续签方便,打份工没人管”,可泰国法律里,旅游签本来就不能工作,商务签、养老签也都有各自的要求,违规了肯定得查。
之前普吉岛就出过类似的事,拿着旅游签打工的老外多了,本地人的工作机会都被挤了,最后还是得靠执法部门出面整治。
![]()
所以这次两岛把签证核查当重点,其实也是在解决之前的老问题。
生意、土地一起管
除了签证,非法商业活动也是整治重点。
现在执法部门已经针对外籍人士“无资质经营汽车租赁”“非法运营旅游项目”展开调查和抓捕,还锁定了好几起案子,后续会慢慢推进追责。
泰国《商业法》里其实写得很清楚,外籍在这儿经营,得注册本地公司,而且持股不能超过49%,无资质经营最高能罚10万泰铢。
可就是有人想钻空子,比如有些老外没资质就开租车行,靠低价抢生意,本地租车行根本没法比;还有些非法的旅游项目,像没备案的夜间海钓、丛林穿越,安全没保障,之前还出过游客伤亡的事。
![]()
毫无疑问,整治这些非法商业活动,一方面是在保护本土经营者的利益,避免他们被不公平竞争挤垮;另一方面也是在保障游客安全,毕竟谁也不想参加个旅游项目,还得担着生命风险。
听说执法部门还打算和旅游协会合作,建个“合规商家白名单”,到时候游客想租车、报项目,查一下白名单就知道靠不靠谱,这倒是个实用的办法。
第三个重点是土地和建筑监管升级,现在警察已经扩大了“土地所有权”的核查范围,重点打击“外籍通过泰国公民代持土地”的情况,还有“滥用国有土地”的行为。
![]()
同时还会核查建筑许可、在建项目的合规性,以及拆迁程序,杜绝“未批先建”“违规拆迁”的问题。
泰国《土地法》里明确规定,外籍不能直接持有农业用地和住宅用地,代持行为其实不受法律保护。
可还是有老外觉得“找个泰国人代持,就能拿到优质地块”,之前苏梅岛就有老外通过亲友代持土地,在海边建别墅,最后还是被查了。
这次两岛把土地核查当重点,也是在堵这个漏洞,避免优质土地被违规占用,同时保护当地的土地资源。
![]()
还有两个重点案子最近也挺受关注,一个是多名外籍人士在受保护林区改造土地、移除岩层,还建了别墅,现在调查已经到了关键阶段。
另一个是有人在他那色德瀑布国家公园内租赁土地举办私人派对,执法部门正在核实是不是“违规使用国家公园土地”。
这两个案子,后续都会依据“苏梅模式”推进起诉。
“苏梅模式”其实是泰国针对“土地侵占与环境违法”制定的专项执法框架,简单说就是明确法律适用标准,简化跨部门协作流程,提高追责效率。
之前苏梅岛处理过一起外籍侵占红树林的案子,用了“苏梅模式”之后,调查周期缩短了一半,最后顺利拆除了违建,还追了责。
![]()
这次把“苏梅模式”用到帕岸岛,估计是帕岸岛最近旅游开发快了,土地和环境违法的案子多了,想借成熟的框架快速解决问题。
不过我觉得“苏梅模式”也有局限,比如得靠多部门人员投入,要是长期用,可能得建个“常设协调机构”,不然每次都临时凑人,效率说不定会下降。
但不管怎么说,能有针对性地用成熟经验解决问题,总比瞎摸索强。
目前两岛的强化核查行动已经全面展开了,泰国警方也说了,后续会根据执法进展调整措施,既要确保违法行为得到惩处,也要保障两岛旅游环境的稳定与安全,给合法居民和游客营造有序的生活、旅行氛围。
![]()
这次核查不是针对特定国籍,而是看“可疑交易和行为”,还联动了南部多府形成跨区域执法网络,这种“不搞地域歧视、注重联动”的做法,其实挺客观的。
毕竟违法的只是少数人,不能因为少数人犯错,就把所有外籍人士一棍子打死。
从长远来看,这次核查要是能做好,不仅能解决两岛当前的违法问题,还能推动当地旅游业“提质转型”,从“靠低价吸引游客”转向“靠合规和优质服务留住游客”,这样反而能吸引更多注重安全和环境的高端游客,对当地经济的长期发展更有利。
而且这种“在监管和开放之间找平衡”的做法,也能给其他旅游目的地做参考。
![]()
毕竟现在很多地方都靠国际游客,怎么在欢迎老外的同时,管好违法行为,避免出现“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情况,其实是个共性问题。
泰国这次的尝试,不管最后效果怎么样,至少提供了一个可以参考的方向。
泰国苏梅岛和帕岸岛的这次外籍人士强化核查,不是一时兴起的“作秀”,而是有明确目标、有具体措施、也考虑到后续影响的行动。
![]()
既想抓违法者,又想护着旅游业,还想借成熟经验提高效率,这种“多方兼顾”的思路,其实挺务实的。
希望最后能真正达到“整治违法、保障旅游”的效果,不然前期的部署就白费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