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逐渐转凉,许多有小孩、老人的家庭都会将水果蒸一下再吃,来缓解对肠胃的刺激。但有不少人发现蒸苹果后出现了一些胶状物,因此,有人怀疑:是不是商家在苹果里注了胶?
![]()
其实,这根本不是商家动了什么手脚,而是苹果自带的一个天然属性在发挥作用,就是苹果自身的果胶。
果胶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天然大分子碳水化合物,属于可溶性膳食纤维家族。它可以被想象成构建水果的“钢筋水泥”。在水果年轻、硬朗的时候,果胶与钙离子等成分交织成坚固的网络结构,支撑起饱满的细胞壁,让果实保持硬挺。随着水果成熟,在酶的作用下,这些“钢筋”会慢慢解体,水果也就随之变软。
![]()
除了苹果,常见的水果里,山楂、柑橘(特别是皮和白色的瓤)、李子、杏等都是果胶的“富矿”。所以,这并不是什么异常现象,而是水果的一种天然特性。
固体的果胶是如何变身“果冻”的?
这个变化过程其实很简单,只需要两个步骤——加热和冷却。
当我们加热苹果时,高温破坏了原本坚固的细胞壁结构,就像拆除了钢筋水泥的框架,将里面被“囚禁”的果胶分子大量释放到水中。
![]()
这些被释放出来的果胶分子,在遇到合适的糖分和酸性环境(苹果本身也含糖和果酸)时,会非常活跃。
一旦停止加热开始冷却,它们就会重新连接,形成一个充满水分的三维网络结构,把水分子牢牢锁在中间——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凝胶,也就是“果冻”了。
所以,整个“蒸苹果出胶”的过程,就是一个纯天然的物理化学变化:苹果自身的果胶+加热释放+冷却成型=天然果冻。
![]()
这种天然果胶对人体有影响吗?
作为一种可溶性膳食纤维,果胶本身具有促进肠道健康、帮助控制血糖等益处。在食品工业中,果胶是从苹果渣、柑橘皮等副产品中提取的,作为一种安全、天然的食品添加剂被广泛使用。
当然,任何好东西也需要适量食用。营养师提醒,如果长期单一食用含有果胶的蔬果,导致蛋白质、脂肪等元素摄入不足,则可能会引起营养缺乏。
![]()
另外,果胶偏酸,若短时间内食用大量含果胶食物,会刺激胃黏膜,进而使胃酸分泌增加,可能出现腹痛症状。作为水溶性膳食纤维,若大量食用果胶含量丰富的食物,也可能导致胃肠蠕动紊乱,引起腹泻。
还有哪些水果有这种“胶”?
如果你喜欢这种天然的“果冻”效果,那么恭喜你,很多水果都能满足你的愿望。
最典型的代表是山楂——它是果胶含量最高的水果之一。熬煮山楂时,大量的果胶析出,只需借助糖和山楂本身的酸,冷却后就能轻松凝结成一块块弹牙的山楂糕,或摊平烘干成酸甜有嚼劲的果丹皮。
![]()
老北京餐馆里的炒红果,其汤汁之所以能如此浓稠挂勺,也是山楂中果胶的功劳。
利用水果自身的果胶来制作美味,是全人类共通的饮食智慧。在欧美国家,果丹皮有一个更直白的名字——FruitLeather(水果皮革),是用各种水果泥烘干制成的健康零食。在中东的波斯商店里,你也能找到用樱桃、苹果、杏等各种水果制成的果丹皮。
下次再看到蒸苹果出现的“果冻”,或是食品配料表中的“果胶”时,你不再会为其中的“胶”字而担忧了。
![]()
这是水果与我们分享的一个科学小秘密。它不仅安全可食用,还带着苹果的香甜和健康的好处,是大自然给我们的一个小小惊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