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拿着400万‘大礼包’离开,有人还在纠结要不要报名”——最近奔驰史上最大规模裁员的消息,让职场圈炸开了锅。截至目前,已有4000名奔驰员工自愿离职,资深管理层最高能拿到50万欧元(约400多万元人民币)补偿金,这样的“分手费”让人羡慕,但背后的行业阵痛更值得关注。
这次裁员的“诚意”确实拉满。补偿方案按职级和工龄梯度设计,不仅基数可观,还加了“加速奖金”鼓励员工尽早做决定。从内部人士透露的信息来看,裁员全程自愿,10月以来已有不少人领完补偿主动离职,涉及工程师、行政、IT等多个核心岗位。
![]()
其实这场裁员早有预兆。今年3月就有消息传出,奔驰CEO康林松计划通过自愿离职方案,吸引3万名员工离开。4月方案正式启动,员工可在2026年3月前申请,目标是到2027年每年节省50亿欧元成本。上半年奔驰更是直接放出“硬招”:德国本土工厂减产10万辆,削减10%生产和固定成本,间接岗位裁员同步推进。
如此大动干戈,根源藏在销量成绩单里。第三季度奔驰全球销量52.53万辆,同比环比分别下滑12%和4%;前三季度累计销量160.16万辆,同比少卖了9%。在新能源转型的赛道上,奔驰明显慢了半拍,面对特斯拉、比亚迪等对手的冲击,传统燃油车基本盘承压,必须“轻装上阵”。
裁员不是甩包袱,而是为转型“输血”。奔驰的算盘很清晰:砍掉冗余岗位、节省人力成本,把钱砸向新能源。按照规划,2027年前要推出36款新车型,其中17款是电动车型,还特意准备了7款中国专属车型——显然是想靠本土化新能源产品抢回市场。
但转型从来都是“痛并快乐着”。对拿到高薪补偿的资深员工来说,或许是开启新赛道的契机;但对普通员工而言,再就业并不容易,尤其传统车企的技能体系与新能源行业存在差距。而奔驰面临的挑战更艰巨:既要在2027年前完成成本削减目标,又要快速推出有竞争力的新能源产品,毕竟市场不会等“老大哥”转身。
奔驰的裁员潮,其实是整个传统车企转型的缩影。当新能源成为行业共识,“降本增效、all in 电动化”成了必答题。400万补偿款看似风光,实则是企业为过去的“慢动作”买单。未来,能在转型中站稳脚跟的车企,才真正能笑到最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