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0日,韩国四家主要银行突然出手,对柬埔寨王子集团在韩账户冻结912亿韩元的资金。这一动作并非源自韩国政府决策,而是银行基于美国财政部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的制裁指令,自主采取的合规措施。
![]()
银行冻结账户的行为,反映出全球金融机构在面对国际制裁时所形成的一种“本能反应”。这套机制表面上是合规,实质上却折射出美国在全球金融规则中的主导地位。
一旦OFAC将某个实体列入名单,全球主要银行几乎没有回旋余地。韩国银行此次冻结行动,正是出于对潜在法律责任、声誉风险乃至国际市场准入风险的预判。
从数字看,KB国民银行冻结金额最高,达566亿韩元;全北银行紧随其后,冻结269亿;其余由友利银行和新韩银行分担。这些银行过去与王子集团有长期业务往来,五家机构共处理了52笔交易,总金额接近2000亿韩元,其中全北银行一度为其开设47笔定期存单。
银行方面表示,王子集团在开户和交易过程中提交的材料均符合当时的合规标准,且未被任何国际制裁机构点名。在国际业务快速扩展的背景下,金融机构依赖于“文件合规”的习惯做法,难以在前期识别潜藏的风险。
这也从侧面揭示了全球金融系统在客户尽职调查领域的难点:面对跨国企业复杂的股权结构和商业伪装,银行很难在第一时间看出端倪。
这类冻结行为看似果断,实则反映出当前国际金融秩序下结构性的合规压力。银行的“主动”更多是被动响应,美国财政部发布制裁名单后,全球金融机构必须迅速表态,否则自身可能被牵连。
这种制度性的风险外溢,使得银行在判断客户风险时不得不优先考虑政治因素,而非纯粹的商业逻辑。
王子集团背后的犯罪网络,金融系统为何频频“失守”
王子集团之所以成为各国制裁的焦点,源于其被指控主导了一套高度复杂且跨境运作的灰色产业链。美国财政部将该集团定性为跨国犯罪组织,其创始人陈志(又名赵伟)被认为是体系化犯罪链条的核心人物。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企业问题,而是一个利用企业架构隐藏非法活动的典型犯罪范例。
据美国与多国执法机构联合调查,王子集团在柬埔寨境内运营多个被称为“园区”的封闭区域,表面上从事技术服务和外包业务,实际却进行大规模电信诈骗、网络赌博及人口控制行为。
大量受害者被诱骗至这些园区后遭受非法拘禁,并被迫参与诈骗行为。这些园区的存在与运作,依托的是一整套伪装成合法经济活动的生态。
王子集团的“黑色链条”并不止步于诈骗操作,它还包括一整套资金洗白机制。加密货币成为其重要工具之一。美国司法部此前已成功查扣与该组织关联的12.9万枚比特币,估值约150亿美元。
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加密资产没收事件。通过“水房”操作、虚拟货币洗链、伪装成矿场的挖矿活动,该组织将非法所得伪装成技术服务收入、数字资产收益等名目,输入正规金融系统。
这类操作之所以屡屡得手,很大程度上利用了当前金融监管在跨境协调与新兴数字资产监管方面的滞后性。
王子集团的运作模式非常灵活,既能在高监管风险国家迅速撤离,也能在监管薄弱区域长期运作。它的存在,使得传统金融合规体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各国政府虽然陆续开始采取制裁措施,但在实际执行中仍面临诸多障碍。美国与英国已对王子集团及其相关的上百名个人和实体实施金融封锁,冻结资产、限制交易,全面切断其对国际市场的接入路径。
尽管如此,由于多数制裁属于单边措施,执行效果仍取决于其他国家是否配合。韩国银行这次的冻结行动,既反映了其对美国主导规则的“实用性”接受,也从侧面说明全球金融打击犯罪网络的合规体系仍未形成统一战线。
韩国政府保持低调,现实与道义之间的博弈
银行出手迅速,韩国政府却选择按兵不动,引发外界关注。到目前为止,韩国政府尚未发布对王子集团的正式制裁声明,相关部门仅表示正在“评估情况”。这种谨慎态度,表面上是程序理性,实则反映出国家层面在应对国际制裁事件时的利益权衡。
韩国与柬埔寨之间存在重要的经济联系。2024年,韩国对柬埔寨的直接投资达3.2亿美元,涵盖制造、旅游、金融等多个领域。王子集团虽然被指控,但其在柬埔寨的经济影响力不容忽视。若韩国政府高调配合制裁,可能间接影响本国企业在柬的经营环境,甚至引发双边关系的波动。
政府迟迟未出手,也与国内政治环境有关。一方面,韩国面临来自美国的政治压力,作为其盟友,在金融合规和国际声誉方面难以长期保持中立。另一方面,民间舆论对政府“慢半拍”的反应也逐渐升温。尤其在近期出现韩国公民在柬埔寨受害的恶性事件后,公众对政府加强对王子集团打击的呼声不断上升。
目前,韩国金融情报分析院和外交部正在对该事件进行进一步审查。一旦正式制裁落地,将不仅涉及冻结资金,还可能禁止所有国内外韩资银行与王子集团及其关联实体发生任何形式的金融交易。此举可能标志着韩国首次在美英之外,对该集团采取国家层面的制裁行动。
单一冻结难成体系,全球打击需“合拍作战”
王子集团的网络运作早已分散化、去中心化,资金流转路径复杂多变,传统金融监管手段很难全面覆盖。即便冻结一部分账户、封锁部分通道,也只能暂时阻滞资金流,无法真正斩断其“供血系统”。
从美国司法部查扣比特币,到英国实施贸易制裁,再到韩国银行冻结账户,这些行动之间缺乏同步机制,难以形成闭环打击。
目前全球针对跨国犯罪的执法合作仍处于“碎片化”状态,各国标准不同、执行节奏不一,导致犯罪组织有足够空间“见缝插针”。在这种背景下,仅靠银行端的“主动合规”远远不够。银行可以冻结账户,却无法替代国家执法机构的全流程介入。
从技术角度看,金融机构的监控系统越来越依赖算法与大数据,但对复杂的跨境犯罪链条仍难以识别。尤其是涉及加密资产时,传统合规机制几乎无能为力。这要求各国政府在监管框架上进行系统性升级,包括提升执法能力、强化跨境情报共享、统一制裁标准等。
王子集团事件为全球提供了一个警示案例:跨国犯罪不再是边缘问题,而是一种主流风险。它挑战的不仅是金融系统的稳定性,更是国家主权与国际法治秩序的边界。各国如果仍以“各扫门前雪”的态度应对,犯罪组织的全球化进程只会更加加速。
韩国银行冻结王子集团资金是全球金融系统在面对跨国犯罪压力时的技术性应对,也暴露了金融监管在面对复杂犯罪网络时的结构性漏洞。当世界各国真正形成统一的反洗钱、反犯罪共识,才能构建起更稳固、更透明的全球金融秩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