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英国白金汉宫发了份声明,已故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次子安德鲁王子,正式放弃约克公爵头衔。
这事儿可不一般,是英国王室百年内头一回有公爵被“开除”似地拿掉头衔,瞬间引发热议。
![]()
谁都知道现在英国王室更像个吉祥物,所谓的“老伦敦调调”早成了网友调侃的梗,但再是吉祥物,也架不住自家成员卷入惊天丑闻。
安德鲁这事儿的根子,全在爱泼斯坦那个烂摊子上,他可是“萝莉岛”的常客,还被指控强迫17岁女性发生关系。
本来想以为王室会严肃处理,后来发现这波操作更像一场精心设计的公关大戏。
![]()
百年首例“弃衔”:看似重罚,实则保权?
安德鲁放弃的只是约克公爵头衔,可不是王子身份,他照样是女王的儿子、国王查尔斯的弟弟,王位继承名单上排第八,位置稳得很。
就是以后剪彩、慈善活动、代表王室出访这些抛头露面的活儿没他份了。
这波操作早有铺垫,之前安德鲁接受BBC采访,本来想洗白自己,结果越说越糟,把王室脸丢得更狠。
![]()
伊丽莎白二世活着的时候,就已经把他的军衔和王室赞助头衔全拿掉了,这次连公爵头衔都放弃,等于彻底剥夺了他公开履职的资格。
要搞懂王室为啥这么做,得先说说爱泼斯坦那起惊天丑闻。
美国金融大亨爱泼斯坦搞了个私人岛屿,也就是大家说的“萝莉岛”,专门拉着各路名人、富豪、权贵搞性交易,还涉及不少未成年人。
这案子一曝光,全球都炸了,而安德鲁的名字赫然在列,还有受害者直接站出来指控他,甚至有照片证据流传。
![]()
对英国王室来说,真相不重要,公众怎么看才重要。
王室的存续全靠“体面”俩字,要是跟这种丑闻撇不清关系,民众的好感度一跌,他们的象征意义就彻底没了。
所以这一系列操作,本质就是一场“切割手术”,把安德鲁这个“麻烦源”从公众视野里摘出去,向外界表明“我们跟丑闻划清界限了”。
![]()
可网友们压根不买账,清一色觉得这是“弃卒保帅”“金蝉脱壳”,毕竟安德鲁只是不能公开露面了,日子过得照样滋润。
他还住在王室庄园里,花着纳税人的钱,身边还有安保团队跟着,所谓的“惩罚”,不过是让他从“台前”躲到“幕后”,核心特权半点儿没动。
王室套路深:历史上的“特权保护”从未缺席
![]()
英国王室的逻辑,从来都是家族利益排第一,安德鲁再混蛋,也是王室血脉,彻底把他踢出去,就等于承认王室内部烂透了。
他们可以内部处置,但绝不会顺着民众的心意来,更不会严格按法律规定处罚。
这就是典型的“刑不上大夫”,只有保持这种特殊待遇,才能凸显王室的与众不同。
别看王室偶尔搞点“接地气”的表演,骨子里的特权思维压根没改,安德鲁要是真按法律追责,那王室的特权体系就得被动摇。
![]()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他“冷藏”起来,让他继续享受特权,只要别再给王室添乱就行。
这种操作在王室历史上可不是头一回,爱德华八世为了娶离婚女人退位,听起来挺浪漫,可退位后照样当温莎公爵,锦衣玉食的日子一天没断。
还有哈里王子和梅根,说是“退出王室”,其实还拿着苏塞克斯公爵夫妇的头衔,跑到美国靠着王室名号搞事业,赚得盆满钵满。
![]()
王室的逻辑从来都是:你可以不干活,但不能砸招牌,为了保住招牌,哪怕成员犯了错,也不会真正惩罚,顶多搞点象征性的处分。
安德鲁用公开露面的资格,换来了私下的安稳日子,王室用安德鲁的头衔,换来了舆论的喘息空间,双方各取所需。
最倒霉的还是那些受害者,还有期待正义的公众,他们在这场权力游戏里,连玩家都算不上。
爱泼斯坦案的受害者们,举证难、追责难,面对权贵的庇护,正义迟迟得不到伸张。
![]()
而公众以为安德鲁被严惩了,实际上只是看了一场王室精心编排的公关大戏。
我从来不信所谓的王室改革、自我反省,这些机构的底层逻辑,从来都不是追求公正,而是维持自己的体系运转。
只要体系还在,个别人的“牺牲”根本算不上牺牲,只是策略调整而已。
![]()
以后再看到类似新闻,某个权贵因为丑闻辞职,某个富豪退出董事会,别急着拍手叫好。
你以为的惩罚,可能只是他们设计好的退场仪式,真正的权力和利益,从来没离开过他们手里。
安德鲁放弃公爵头衔,不是认错,是止损,不是反省,是公关,用最小的代价,换最大的安全,这才是他们的算盘。
![]()
至于正义?怕是在王室的“体面”和特权面前,只是个偶尔拿出来表演的道具罢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