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来说,写《自画像》作文本来是个认识自己、表达自己的好机会。与其在作文里打造一个 “完美人设”,倒不如实实在在地面对自己那些不完美的地方。
就比如说,眼睛可能不大,可眼神里透着对知识的好奇;性格也许不够外向,但是总能耐心听朋友倾诉烦恼。这些实实在在的小细节,可比那些没什么实质内容的赞美有力量多了,也能让作文更有能打动别人的温度。
说到底,一篇好作文,从来不是追求那种方方面面都完美无缺的状态,只要能写出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真实就够了 。
![]()
有个初中女生,在《自画像》作文里这么描述自己:“我有水汪汪的大眼睛,圆圆的脸蛋像苹果一样可爱。” 她还在作文本旁边画了一幅手绘肖像,画里的女孩眼睛明亮,牙齿洁白,笑起来特别甜,完全就是那种标准的 “理想型” 模样。
可这份看着 “图文并茂” 的作业,老师却说自己 “没勇气看完”,最后给批了个 “太自恋” 的评语,直接打了 0 分。
老师这么评判,是因为这个女生真实的样子,和作文里描述的、画里画的,根本不是一回事。
作文里一点对自己客观的观察都没有,全是在刻意拼凑那种完美人设。
![]()
就比如说性格吧,光写 “开朗、善良、受欢迎” 这些词,却没有一件具体的事儿来证明;说到爱好,也只是泛泛地讲 “喜欢读书、热爱学习”,一点自己的真实体验和细节都没有。
整篇作文感觉就像是一份千篇一律的自我包装,根本不是真心在表达自己 。
很多人可能觉得她只是“自恋”,但我看到的是一种更普遍的现象——我们很多孩子在表达时,失去了真实感,失去了表达真实的勇气。
这就像我们用美颜相机久了,突然忘了自己原本的样貌。
孩子们不是不会写真实,而是不敢写真实。因为他们潜意识里觉得,交上去的作文应该是个好学生的模板——爱学习、性格好、形象佳。
我们的作文评价体系有时过于强调“正能量”,却忽略了“真能量”。一个孩子写自己如何战胜懒惰,远比写自己与懒惰和解得分高;写自己多么热爱阅读,远比写自己其实更爱打游戏但要强迫自己学习来得安全。
![]()
我们教了太多怎么写得好,却教得太少怎么写得真。修辞手法、好词好句都有模板,但如何观察真实的自己、如何诚实地表达感受,这些反而成了教学盲区。
![]()
那个作文得了 0 分的女生,问题不只是写得太不真实,关键是她缺乏审视自己的能力。
![]()
她没办法客观地说说自己长啥样,也没法具体讲讲自己是什么性格。这可能是因为从来没人教过她,怎么像观察别人那样观察自己。
![]()
这种审视自我的能力,其实是文科教育里特别宝贵的东西。
这不是简单的诚实,而是一种深刻的认知能力。
有了这种能力,就能清楚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能接受并不完美的自己,还能准确把这些表达出来。
不是孩子太虚荣,而是我们的教育没有让孩子觉得足够安全,敢把自己不完美的一面展示出来?
有没有教给他们观察自己、了解自己的办法?
![]()
有没有让他们明白,一篇作文的价值,不在于打造一个完美形象,而是在于展现自己真实的思考过程?
真正的教育,或许就是要让孩子明白:你眼睛虽然不算大,但里面透露出的好奇光芒,比你想象出来的 “水汪汪大眼睛” 要迷人得多。
因为那里面,有着只属于你的、真实的光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