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程万 图片来自网络
1943年12月10日,一位不速之客闯入了正在为74军57师师长余程万压惊举办的宴会上。
来人是第99军军长傅仲芳,此来目的是奉了蒋氏的命令,押解余程万赴重庆受审。
张灵甫不服。
不就是常德陷落时,余程万没有在阵地上吗?
难道就看不到15天的常德苦战,第57师8000余众仅剩下了几百人吗?
难道就看不到在常德失陷一天多之后,余程万就带着援军收复了常德吗?
见张灵甫似乎有话要说,王耀武生怕这个愣头青说出一些不中听的话来,赶紧出来弥缝。
作为一军之长,他对老蒋的了解可比张灵甫深多了。他知道,老蒋派人来抓余程万,并非余程万在常德陷落时没有在阵地上那么简单。虽然他也很不平。
硬仗 ,都是74军打的。战后检讨,板子又大多打在74军身上,第2次长沙会战后折了一个廖龄奇,难道这次还要再折一个余程万吗?
但王耀武又恨余程万,你在军中多年,难道不知道军中的规则吗?
攻不下来,充其量无功而已,可若守不下来。必死无疑。自抗战爆发以来,因守不住城池而遭处决的将领难道还少吗?
更让王耀武感到不满的是,他从留守常德并得以幸存的57师官兵口中得知,在决定由谁留守常德的时候,余程万的做法并不光彩。
他对169团团长柴意新说道,“我一向待你如何?”
这句话,在危急关头其实就是一个送命题,你让柴意新如何回答?说对我不好?
柴意新只能说,“长官待我恩重如山。”这是标准的话术。
好了,余程万等的就是这句话。既然对你恩重如山,那你就留守常德吧。
虽然在蒋系部队中,像余程万这种在危难时刻让部下断后赴死的事并不罕见,但在第74军中,这种事情是比较少的。作为一师之长,余程万难道不应该亲身断后,给部下留一条生路吗?
余程万见王耀武并没有和傅仲芳别苗头的意思,索性爽快跟着傅仲芳走了。
到了重庆后,余程万没有经过任何审判,就被蒋氏判死。
那么,蒋氏为何这么恨余程万,偏要将其判死而后快呢?
![]()
图片来自网络
有人猜测,这是因为常德会战之时正是蒋氏在埃及参加开罗会议之际,并且在罗斯福面前表示,一定能守住常德。
可言犹在耳,常德就丢了,蒋氏岂不是在世人面前丢尽了脸面?
还有,日军占领常德后,逼着被俘的57师士兵拍了一些举着“膏药”旗欢迎日军进入常德的照片,并把这些照片刊登在报刊上,以此来羞辱蒋氏。
蒋氏更觉得面上无光,这才对起了杀心。
不能说这些猜测一点道理也没有,但并非仅有这些。
一是,参加开罗会议的大多数将领,都清楚战争的胜负并不取决于一城一地之得失的道理。
况且,57师以一师之力,面对几万日军的进攻,守了常德城15天,其战绩已经超过大多数盟军的战绩了。
如果偏要以此事来贬低蒋系部队的战斗力,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别有用心,想要以此来不尽在东南亚的战争义务,要把资源转移到他们在意的欧洲战场。
能做出这种事的只有丘吉尔,罗斯福做不出来。
罗斯福曾经评价过丘吉尔,说他趁人不注意的时候就会偷一便士,并为此而沾沾自喜。而斯大林从不偷,他只拿,而且只拿大的。
因此,常德的陷落或许会成为丘吉尔借机不尽义务的借口,会给在开罗开会的蒋氏造成一些被动,但蒋氏是不会因为这个原因而严惩余程万的。
二是,日军通过照片编造出一幅57师“喜迎”日军的画面,这是一眼假的东西,稍有辨别能力的人都不会被其迷惑,就更不要说参加开罗会议的人皆是各国的精英了。
因此,该说不成立。
![]()
图片来自网络
严格来说,蒋氏面子还是丢了一点的。
在常德会战爆发后,正在开罗的蒋氏特意给余程万发了一封电报,内容是:
“务严督所部,与常城共存亡,以完成此次辉煌战绩,勿使斯大林格勒之战独美于史前也。”
并且,在罗斯福询问常德战况时,蒋氏还特意介绍了余程万一番。
据说,罗斯福还拿出小本本儿记下了余程万的名字。
若余程万守住常德,可以预见到此战过后,余程万即便不能升任第74军军长,恐怕也有另外一个军长的位置在等着他。
毕竟,有资历又有功,升迁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可没料想,常德失陷了。在失陷时,余程万竟然没在阵地上。这种做法,这是对部下缺乏道义的一种表现。无论在东西方,都是不允许的。
但这种事在蒋系部队的将领中虽不常见,但也不乏先例。
况且,常德会战,予日军的消耗那是相当大的。又在失陷一天半后恢复了常德,不能说这是一场败仗。
因此,即便蒋氏在罗斯福面前丢了点面子,这也不是蒋氏要处决余程万的原因。
既然这也不是,那也不是,那蒋氏为何还要坚持处决余程万呢?
在后来披露出来的资料中显示,常德本应守住,因为已经有情报显示,日军在久攻常德不下之时已经开始准备撤退,其炮兵部队已经开始移动。
而余程万在常德会战的后几天,不断盲目地向外发电报求援。而这些情报均被日军破译,让日军知道了常德守军弹尽粮绝且损失殆尽的底细,从而调整兵力,继续进攻常德,直至造成常德陷落。这才是蒋氏为何要坚持处决余程万的原因。
在第四次南岳军事会议上,不出意料的是,王耀武又挨了蒋氏的一顿批。
在王耀武看来,这恐怕是蒋氏对其“爱之深、责之切”的一种表现吧。
在第2次长沙会战后的第2次南岳军事会议上,王耀武就挨了一顿批。然后,第58师师长廖龄奇就被拖出去毙了。
在这一次南岳军事会议上,蒋氏虽然表扬了第74军,但同样也严厉批评了余程万,让王耀武感到,他之前的预测恐怕要成真了。
果然,蒋氏在提到常德会战的时候,对为何要坚持处决余程万说出了自己的理由。
其一,蒋氏批评余程万在常德会战期间一开始就不断叫苦,在失陷后的前两天更是发报频繁,不仅给第6、第9战区发,凡是能涉及到的作战单位,余程万几乎发了个遍。
这说明,余程万对以57师守住常德没有信心,把守住常德的希望寄托在援军身上。
对此,蒋氏评价,既然奉令守城,那就应该立足于自身,不应寄希望于外援。没有这种信念,是守不住城的。
蒋氏说这番话是有道理的,兵法有云,“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念”,余程万之所以从一开始就求援,在很大程度上是缺乏必死之信念,这从侧面可以反映出在常德失陷前,他为何会选择突围去寻找援军,而非留在城内与部下同死的原因。
其二,蒋氏批评余程万的盲目求援严重干扰了统帅部的决心,严重干扰了第6、第9战区以及参战各部救援常德的步骤。
确实,任何一位官长,除非就是想故意害你,否则是不会眼看着自己的部下被围而不去救援的。
而是否救援、何时救援、派多少兵力救援,是需要统帅部统筹安排的,并非因为你求援得越急,援兵来得就越快、越多。
换句话说,是否派去援兵,跟你是否求援无关。有的时候,你苦苦求援,未必能求来援兵;你不求援,援兵未必不来。这一切,都需要统帅部依据敌情、我情来统筹安排。
而余程万自被围那天起就开始求援,那时候常德守城战刚开始,57师的战力未损,根本就不需要援助,自然就没有必要求援。
在常德守城战后期,随着战事的紧急,余程万开始了盲目的求援,这无疑干扰了诸多作战单位救援常德的步骤。
若因某一部队长和余程万的关系好,得到余程万的求援后,念及昔日的感情而加紧救援,很有可能会破坏整体的部署,以至于造成本应避免的损失。
![]()
图片来自网络
其三,由于在抗战时期重庆方面的密电码被日军破译的太多,几乎达到了八成。
之所以出现这个现象,并非是因为重庆方面编制的密电码水平低,而是有一批出身军阀的将领出于对蒋氏的不信任和自身隐秘的需要,各搞一套。
而这些密电码的编制水平又参差不齐,很多都被日军破译。
日军以这些被破译密电码内容中的部队情况和作战部署,很容易就可以反推出重庆方面密电码的内容,进而将其破译。
而余程万在常德守城期间盲目发报,这些电报几乎无意外地被日军截获并破译,余程万在电文中所说的57师弹尽粮绝,部队损失殆尽的情况都被日军得知。
在11月26日的时候,由于攻城损失太大且对破城没有把握,日军11军司令官横山勇已经准备撤兵了。
可由于余程万发出的电报被日军破译,横山勇决定再打两天看看。
仗打到11月30日,常德仍然没有攻下,横山勇决定撤兵,其炮兵联队和辎重联队已经开拔,向北转移。
而这时,余程万再次发电报求援,再一次把57师的真实情况,也就是底细泄露了出去。在这种情况下,换了谁也要接着打下去呀!
那么,余程万为何要盲目求援?他难道不知道这么做会泄露底细吗?
余程万之所以要盲目求援应该是出于两点认知,一是会哭的孩子有饭吃,二是有枣没枣先打三杆子再说。一旦打下来了呢!
至于会不会泄露底细?只能说余程万还没有意识到密电码被破译带来的危险,或者意识到了,却不深。
正是由于余程万盲目发电报求援,以至于泄露了57师的真实情况,泄露了57师防守常德的真实情况,才使得本应守住的常德被日军攻破,常德会战功亏一篑。
这才是蒋氏为何深恨于余程万,总想除之而后快的原因。
但由于各方面的求情,加上余程万的老资格(黄埔1期)和过去的赫赫战功,蒋氏还是网开一面了。
或者说,蒋氏根本没想真要处罚余程万,他之所以把余程万关起来,就是想要通过这种手段来杀鸡儆猴。
因为在余程万的档案中,既没有发现军法审判记录,也没有发现定罪记录。
但作为一个在战场上失去了道义的将领、作为一个在战场上没有必死信念的将领、作为一个在战场上因个人行为导致会战失败的将领,余程万永远地失去了蒋氏的信任。
后来,虽然蒋氏再次启用了余程万,但黄埔1期生的他,昔日“虎贲”师长的他,在军内地位甚至不如黄埔四期的李弥。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57师和余程万,我们只能说,57师当得起“虎贲”的称号,而余程万却当不起虎贲中郎将。
![]()
图片来自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