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岁,对于许多人来说,正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充满着无限可能与活力。
李先生也不例外,他是家里的独子,是整个家庭的顶梁柱。2017年,他的父亲因肝癌不幸离世,家庭瞬间失去了主心骨,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之中。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子汉,李先生看着悲伤的母亲和妻儿,毅然决然地扛起了家庭的重担,告别家乡河南濮阳,一路南下广东,开启了漫长而艰辛的打拼之路。
2024年11月28日,李先生突然感到左胸处疼痛难忍,“像刀子一样,一下一下的!”为了弄清楚原因,他前往东莞市寮步医院检查CT,提示:考虑左侧第3、4肋骨骨折。
![]()
“我觉得不太可能啊,我也没撞到哪里啊最近……” 李先生满心疑惑,这个结果让他感到迷茫和不安。
2024年12月1日李先生再次前往东莞市中医院检 CT提示:右肺中叶少许纤维灶;各肋骨未见明显骨折征象。
![]()
两次检查结果截然不同,这让李先生更加不知所措,心中的不安愈发强烈。而此时,李先生的左胸疼痛不仅没有缓解,反而愈发严重,闷气也越来越频繁。
2024年12月31日,为了能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李先生又一次前往东莞康华医院再次进行CT检查,提示:左肺上叶前段实性结节,约7x9mm,4A 类;左侧第3肋骨陈旧骨折可能。
![]()
虽然目前还不能确定结节的最终性质,但这个消息就像一块的石头,压在了李先生的心头。当地医院建议他等待观察,复查后再做决定是否手术。
“观察就意味着要承担病情恶化的风险”,可一旦选择手术,又可能面临手术失败以及术后并发症等诸多问题。他不敢轻易冒险,因为这个家离不开他,他是家人的全部依靠。
李先生向几位好友倾诉了自己的困境。朋友听后,建议他先用中药控制病情,同时调理身体。这个建议让李先生眼前一亮,“中医我肯定得回我们河南找!”
为了寻找具有正规医疗资质的中医,李先生在网上了解到“袁氏三联平衡”学术流派,是经过郑州市卫健委批准的首批中医学术流派,其代表性传承人袁希福老中医具有40余年中医肿瘤经验,累计诊疗30万人次肿瘤患者,在当地颇具盛名。
经过深思熟虑,2025年1月13日,李先生决定飞往郑州,求诊于袁希福老中医。
袁希福老中医根据李先生的舌苔(舌质淡红、齿痕、苔白、舌下瘀)以及脉象(脉沉弱),袁老判断李先生为“肝气郁结,痰瘀互结,正气内虚”,这让李先生大为震惊。
李先生忍不住讲起了人到中年的苦楚——原来,李先生的母亲脾气不好,不太讲理,导致婆媳关系一直不好。最近十几年,母亲对儿媳的态度越来越差,去年春节甚至还躺在地上撒泼,让李先生十分为难。妻子爱嘟囔,自己诊断出结节后,妻子也很少关心,这让李先生感到孤独和无助。孩子有时也不懂事,家里的琐事让他心力交瘁。再加上父亲的离世,这些年他心里一直憋着一股气,平时经常生闷气,导致总是心慌、心里难受。最近因为诊断出结节,他的心里更堵了,有时走路时会突然浑身无力。
家庭的琐事和父亲的离世让李先生难以喘气,平时经常生闷气导致总是心慌、心里难受,最近因为诊断心里更堵,有时走路时会突然浑身无力。
袁老与李先生交谈许久后,根据李先生的不适症状开以“疏肝解郁,化痰散结,扶正祛邪”为思路的方子,有攻有守、有疏有通。
![]()
日子一天天过去,李先生惊喜地发现,自己的身体正在逐渐好转。曾经的心慌、胸闷感明显减轻。2025年2月4日,李先生再次来到郑州复诊时难言喜悦的说道:“现在身体好了很多,心慌、胸闷的感觉都减轻了!”
2025年3月30日,李先生前往东莞康华医院复查提示:对比2024.12.31片,左肺上叶结节,直径约1mm,较前(约7x9mm,RADS4类)明显缩小。
![]()
看到复查结果,李先生心中的大石终于落了地,毕竟只有自己身体好了,才能更好的撑起这个家。
其实,健康从来不是“等出问题再解决”,而是在萌芽阶段就及时干预。像李先生这样,在结节处于4A类时就用中药治疗,既避免了手术的风险,也守住了身体的健康。这也提醒我们,面对疾病,尤其是结节这类需要长期关注的问题,需要有中医的治疗思路——中药的早期介入,通过疏肝理气、化痰散结等思路,阻止病变发展,甚至缩小病灶;即便到了疾病后期,中药也能扶正祛邪,帮助身体恢复平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