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种总觉得“关系至上”的焦虑氛围里,国考和考研常常被人蒙上一层“有暗箱操作”的阴影。
就好像在考场之外,还有个看不见的天平在左右结果。
在当前就业环境下,考公成为众多学生优先选择,相比考研,“找工作” 的现实需求更突出。
![]()
某就业相关单位岗位,实时报名人数达 3000 多人,仅 “待审查人数” 就有 380 人,属于典型的 “热门香饽饽岗位”。
![]()
这也意味着更高的报考门槛和竞争难度。
一名河南女生计划报考上述高竞争岗位,但八字还没一撇,就公开在社交平台表达想法,称 “如果自己考上了咋办?一不小心干掉 3000 多人,是去工作还是不去?。
![]()
语气中透露出强烈的 “胜券在握” 感,仿佛无论岗位有多少人报名,最终机会都会落到自己头上一样。
![]()
让众多网友质疑她是否拥有隐形门路,认为其是在变相炫耀特权。
有网友甚至直说:“没关系你可以去考,一旦考上我们就举报你,这样你就不用考虑去不去了”,直接用 “举报” 的说法回应其自信言论。
这位河南女生的发言,之所以引发如此大的反弹,核心在于她话语中流露出的那种未考先赢的笃定,她触动了公众对于公平最敏感的神经。
在当前的社会语境下,“家里有关系”、“有门路”已经是公开的潜台词。她的自信被网友解读为对“公平竞争”规则的蔑视和挑衅,因此“你考上我们就举报你”的评论,本质上是一种对规则公平的捍卫。
“如果你真靠实力,我们服气;如果你走歪路,我们绝不答应。”
![]()
但也有网友认为这只是一种自我鼓励,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就像我们考前说 “要是考了第一就去吃大餐”,并非真的笃定,而是想着一些让自己轻松的画面,缓解对失败的恐惧,给自己一点动力。
总不能还没开始考,就认为自己一定不行吧。
她只是停留在个人情绪层面上,又没有损害他人利益,又没有破坏考试规则。
如果有人真的炫耀靠关系能考上,那的确该质疑该举报。但如果只是普通人的一句情绪调侃,不妨多一点包容,你可以不认同这种表达方式,但没必要把人逼到连想都不敢想的地步。
真正的社会公平,不是靠骂醒一个开玩笑的女生实现的,而是靠完善的考试监督机制、透明的录取流程来保障。
实际上,数据和事实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在那些高分榜单上,大部分都是出身普通的人,他们就靠着在书桌前日夜苦读,坚持努力,最终迎来了成功的曙光。
与其把时间和精力都浪费在猜测有没有什么 “特殊门路” 上,还不如相信在试卷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
真正的竞争不是去和那些所谓的 “潜规则” 较劲,而是和昨天的自己比。
相信今天背下来的每一页书,在明天考试的时候,都能成为回击那些怀疑声音的底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