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写道:“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有形的财富,如金银珠宝、房子车子,终归是一时的。
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与承载财富的德行,才能富贵常在。
一个家庭最顶级的富贵,不是钱多权重,而是祖上积德、父母积业、孩子积才。
![]()
01 祖上积德
《格言联璧》有言:“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
古往今来,家族得以显贵和延续,无一不是因积德造就。
祖辈作下的善行,会在岁月流转间,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不仅为子孙留下端正善良的家风,还能广结善缘,福及子孙。
清末民初,荣氏家族第一代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俩,靠经商发家。
后来成为著名的“面粉大王”和“棉纺大王”,大大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
虽然出身贫寒,但他们心地良善,眼界非凡,一边做实业,一边做公益。
出资捐建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图书馆,还成立千桥会,修建桥梁百余座。
新中国成立后,第二代又率先接受公私合营的社会主义改造,时人誉之为“红色资本家”。
正因荣氏家族,向来以德行传家,余泽惠及子孙,故而代代有人才,传承至今始终不衰。
《易传》中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这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福报,也没有凭空而降的灾殃。
祖辈种下什么因,子孙就会得什么果,福祸兴衰自在其中。
祖上积德,营造善良的家风,修养厚重的德行,才是子孙受用不尽的财富。
![]()
02 父母积业
《世说新语》有云:“使子继父业,弟承家祀。”
父母积业,既能经济无忧,也是给孩子最好的托举。
因为,孩子如同一张白纸,父母就是他们心中最初的榜样。
身边有自律、勤勉的父母,孩子自然会在潜移默化中鞭策自己。
而且积攒的这份家业,不只是财富,还意味着阅历智慧与人脉圈子。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以父母的家业做后盾,孩子才更容易脱颖而出。
曾国藩的祖父曾玉屏,在三十五岁时立志脱贫起家。
他躬耕农田,整修梯田,辛勤耕耘,承担起一大家子的生计。
家中有了余财,他便全力培养长子曾麟书读书科举,试图改换门庭。
哪怕曾麟书历经十七次落第,仍坚持延师课子,直到成功考取秀才。
曾麟书以读书为业,他的儿子曾国藩则子承父业,自幼苦读圣人之言。
看到屡败屡战的父亲,天资平庸的曾国藩也从不言弃,寒窗苦读十余载。
依赖于父亲的悉心教诲与钱财支撑,曾国藩才能四处求学,丰富学识,开拓眼界,最后科举及第,一步一步位极人臣。
《战国策》中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作为父母,奋发上进,拥有属于自己的一份事业。
除了积累物质财富,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更是传承精神财富,为子孙铺好走向富贵的路。
![]()
03 孩子积才
谚语云:“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
世界是我们的,也是孩子们的,但终究是孩子们的。
祖辈父辈留下的家底,走势如何全看孩子的才华高低。
但凡富过三代之家,都有一个征兆,那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因为家庭的富贵,是一场无形的接力赛,一代比一代强,方能继世绵长。
可若是孩子庸庸碌碌,甚至无法自食其力,家庭恐怕难逃衰败的命运。
养出一个才高品正的孩子,方能守业创业,带领家庭走向更高层次的地方。
就像刘备之子刘禅,被后人笑称为“扶不起的阿斗”。
刘备以光复汉室为己任,漂泊奋斗半生建立蜀汉王国。
但刘禅无才无德,在刘备与诸葛亮陆续去世后,他宠信宦官,不理朝政。
面对司马昭的出兵直接放弃抵抗,蜀汉二代而亡,而他身在魏国“乐不思蜀”。
反观香港首富李嘉诚,年轻时白手起家,创下一份诺大的家业。
而他的长子李泽钜与次子李泽楷,皆是斯坦福大学的高材生,一表人才。
李泽钜在李嘉诚退休后全面接手家业,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家之一。
李泽楷则是专注科技投资领域,当选《时代》杂志全球一百名新领袖之一。
古人讲:“子孙贤此外何求。”
教子宜严,时时传授做人的道理,不忘阐明读书的意义。
只有子孙贤良,出类拔萃,才能守住这金玉满堂,真正光耀门楣。
阅读 357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