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张照片里杨振宁手插着兜,就站杜聿明边上,一点看不出什么诺奖得主的样子,活脱脱一个普通女婿第一次见岳父,手都不知道往哪放,手指头都快抠破了,头也低着,杜聿明就那么坐着,脸上也看不出是高兴还是发愣,旁边人小声提醒他快叫岳父,他这才反应过来,嘴里一直叫的“杜先生”差点又说出口,硬生生改过来,那一下停顿特别尴尬,屋里头一下就静了,感觉空气都沉甸甸的,他那年都四十九了,才第一次见到岳父,俩人隔着十几年风风雨雨,好不容易才站到一块儿。
说起杜聿明当年被抓,他心里头就一个字,死,仗都打到那份上了,弹尽粮绝,他一个黄埔出来的,枪法比老蒋都好,堂堂远征军总司令,最后成了阶下囚,押到功德林的时候,人就是不下车,觉得活着没意思,当俘虏,军人的脸往哪搁,别人怎么劝都没用,说什么活着才有价值,功德林里的人不吃他那套军人精神,就得让他活,让他想明白过去,他哪里知道,他老娘老婆孩子早被弄去了台湾,老蒋这边嘴上说着杜聿明已经“阵亡”,回头就把一家子骗过去,说是照顾,其实就是看着,不让动弹。
杜家一大家子人到了台北,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苦,曹清秀只能出去给人家缝缝补补挣点钱,老太太病死了,连个像样的墓地都找不到,顶着个烈士家属的空名头,谁也不敢真伸手帮一把,杜聿明在北京功德林里头啥都不知道,天天看书,写东西,琢磨自己这仗到底是怎么输的,家里这些事瞒得死死的,他估计都以为老婆孩子早就不在了,根本不敢想还有见面的那天。
杨振宁那时候在美国,杜家的两个女儿也在那边,大儿子杜致仁在哈佛念书,学费差了三千美金,学校一个劲儿地催,找台北那边帮忙,老蒋就松口说借一千,还得掰成三次给,一次五百,杜致仁自己身体也不好,压力太大扛不住了,觉得对不起家里,学位拿不到,未来也没了,最后就在杨振宁家里没想开,人就那么走了,杨振宁跟他老婆发现的时候,门一推开,小舅子就躺那儿,那屋里的哭声,杨振宁自己心里也跟堵了块石头一样。
杨振宁后来老说一句话,要是早一年拿诺贝尔奖,杜致仁可能就不会死,这话不是瞎说的,他1957年拿奖,全世界都知道了,杜家一下又成了香饽饽,蒋宋那边又开始热情起来,请曹清秀去美国,各种好待遇,还请杨振宁回台湾访问,曹清秀拿着机票飞到美国,见到了女儿女婿,第一件事就是把回程票退了,不回去了,心早就凉透了,老娘死在台北,儿子死在美国,那边嘴上叫着烈士家属,实际上就是个包袱,曹清秀58年就这么留在了美国,再也不跟台湾那边联系。
到了1963年,曹清秀又回了北京,见到了杜聿明,在功德林关了十几年的人,那股子心气早就磨没了,俩人再见面都一头白发了,手拉着手,眼睛里有太多东西,就是一滴泪都掉不下来,谁也哭不出来,那种滋味,没经过的人根本不懂,后来杜聿明也特赦了,回到北京安安稳稳过日子,好像啥事都没发生一样,可身边人都清楚,他心里最大的疙瘩,就是那个没能见上最后一面的大儿子。
1971年,杨振宁终于见着杜聿明,站在岳父跟前,话都说不出来,拍个照手脚都僵硬,这事儿搁普通人家,见岳父多正常,可他们家不一样,这中间隔了十几年,隔着家国变故,隔着好几条人命,这一家子人能团圆,那股劲儿全压在心口上。
你看杜聿明,一辈子打仗的军人,最后倒在自己最信的地方,杨振宁,搞了一辈子学问,家里的伤疤一辈子都在心里,还有曹清秀这个女人,一辈子飘来荡去,一个人撑起两代人的命,这都不是什么谁对谁错的故事,就是一家人在那个时代里的一小块碎片,他们不是什么英雄,也不是什么烈士,就是普通人,在乱世里硬挺着,命都快被折腾断了,还是没趴下,看这些过去的事,不能光看个热闹,得想想,那些大人物一挥手,底下的小人物,可能就是一辈子的生离死别。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