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京茶博会的把角展位6S08,成了滇红品类的繁华现场——首次参展的大正兴滇红,凭着特殊工艺红茶与双产区口粮茶,让茶客心甘情愿排起长队。这场热度背后,不只是母公司普济祥茶业的深厚积淀,更藏着00后掌舵人陈正兴的破局逻辑:攥紧昌宁、凤庆两大产区的根,拉着一众年轻人,在传统滇红市场里硬生生辟出一条新锐赛道。
![]()
从管培生到协会监事:清晰路径背后是高人指点
陈正兴和滇红的缘分,是从普济祥茶业的茶桌上开始的。入职后,他先跟着学六大茶类,直到一次跟着公司回云南考察,才埋下深耕滇红的种子。如今,这位甘肃小伙不只是大正兴滇红的运营负责人,还有个让他格外上心的身份——昌宁红茶发展协会监事。“不是挂名好看的,是真要做事。”茶博会上,他捧着一杯晒红说,正是靠着协会的资源,他才能跟着理事会跑遍昌宁的茶山,见多了云南的红茶企业。
更重要的是,陈正兴从没打算“单打独斗”。除了普济祥茶业的高佳奇董事长是云南茶叶流通协会理事、普洱茶协会副会长、云南茶拼配与陈化研发中心主任、一级茶艺技师;普济祥总经理办公室马子慧主任是北京茶叶企业商会理事,他们为陈正兴指点茶海无涯;大正兴的顾问名单上,个个都是“硬角色”:滇红集团和凤庆县官方委任的凤庆滇红大使杨程成,是土生土长的凤庆人,更是知名青年院线电影导演,为大正兴指导媒体传播思路;普洱学院单治国教授则像是整个品牌的总指挥,他多次解答陈正兴的专业问题,像对待自己的弟子一样指导。
![]()
昌宁做“百姓茶”,凤庆守“老味道”
“做滇红,离了产区谈品质都是空话。”陈正兴的产区布局,全跟着自身资源走。在昌宁,靠着普济祥的自建基地和协会监事的身份,他把重点放在口粮茶上:直接从茶农手里收鲜叶,简化加工环节,把茶叶做成老百姓日常喝得起的价格,每斤百十来块钱,泡在保温杯里耐泡又有蜜香。“昌宁的鲜叶本来就肥厚,做口粮茶是天然优势。”他补充道,现在基地已经带动30多户茶农增收,这正是“兴茶惠民”最实在的样子。
而凤庆,是大正兴的“品质定心丸”。“云南红茶的根就在凤庆,1938年冯绍裘先生第一桶滇红就出自这儿。”陈正兴说,在杨程成大使的指导下,凤庆的茶严格按老工艺来,萎凋、揉捻都盯着“金毫要显、汤色要红”,主打中高端市场,和昌宁的“百姓茶”配成一对,既有日常喝的实惠,也有能待客的精品。他说,做红茶,心也要红。
![]()
工艺玩出新花样:用“不寻常的红茶”打差异
面对头部企业的市场压力,陈正兴的破局招儿放在了“特殊工艺红茶”上。这场茶博会上卖的最好、销售额最高的一款茶,不用机器烘干,而是拿出去用太阳晒,茶汤甜得很明显,虽然没归进传统红茶的分类里,却成了年轻茶客的“心头好”;叫做“晒红”;还有款东方美人红茶,得等小绿叶蝉叮过鲜叶再做,还学了乌龙茶的摇青手法,泡开后兰花香一层一层的,陈正兴说:“要把红茶和乌龙茶的工艺打通”。
“这些创新不是瞎琢磨。”陈正兴坦言,他和普济祥茶业王愫雯专家一同敲定了发酵的关键参数,让这些特殊工艺茶既有自己的特色,又有专业的说法。
2025年滇红市场规模要到235.2亿元,年轻人爱喝“小众味儿”、喜欢听“茶背后的故事”,这是陈正兴在马子慧的点拨下看清的趋势。“老牌子讲历史,我们就讲工艺里的小细节。”他举例,拍大金芽的短视频时,就跟着茶农去晒场,拍他们正午翻茶的样子,配文“太阳晒过的茶,甜得很直接”,没想到在网上火了;讲东方美人茶,就科普“小绿叶蝉叮过的鲜叶,才会有花果香”,把工艺难点变成了消费者能听懂的“趣味知识”。
这套打法,让大正兴在茶博会上收获不少:“茶博会只是开头,接下来想把合作社的模式扩大,让更多茶农能靠着这些新工艺多赚钱。”陈正兴说,大学生创业,就是一帮00后,带着大正兴滇红,在市场里能尽量跑稳,避免年轻人的浮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