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种以“收割患者”为核心的盈利模式,恐怕在其他医疗领域难以见到。
2. 进入2024年,“牙科机构倒闭潮”愈演愈烈。据多方统计,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全国范围内悄然关闭并卷款失联的口腔诊所接近6000家。
3. 此类事件令公众与业内人士均感到震惊,毕竟在过去,牙科曾与烟草、白酒、眼镜行业并称为高利润代表。
4. 面向14亿人口的庞大消费群体,市场规模逼近1500亿元,这样一个看似前景广阔的行业,为何会陷入只有夕阳产业才会出现的信任崩塌?
![]()
5. 曾几何时,小区门口或菜市场周边的小型牙科门诊是居民看牙的第一选择,图的就是步行可达、无需预约、随到随治。
6. 然而近两年来,许多熟悉的门面突然消失不见,铁门紧锁,墙上贴着物业催缴房租的通知单,曾经笑容满面的医护人员早已失去联系。
![]()
7. 天津的王阿姨就遭遇了这样一次维权困境:去年她在住所附近一家诊所购买了价值3000元的补牙套餐,仅完成一次治疗后再次前往时,发现诊所已人去楼空。
8. 后续陆续有二十多位街坊前来询问情况,大家自发组织维权行动才发现,该机构法人已在数月前悄悄变更登记信息。
![]()
9. 更令人愤慨的是,大量诊所的撤离并非源于经营困难,而是从开业之初便埋下了欺诈的种子,本质上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资金套取计划。
10. 这些运营者将牙科视为短期敛财工具,整套操作流程早已形成固定模板。
![]()
11. 先租赁临街商铺进行基础装修,取得执业许可后立即推出高额预付优惠项目。
12. 一旦资金积累达到预期目标,迅速更换法定代表人、转移账户资产,随后更名换牌,在新区域重新开设门店,继续吸引新客户付款治疗。
![]()
13. 尤其恶劣的是,这些机构普遍设置了隐蔽且极具诱导性的消费陷阱。
14. 预付费会员卡和打折促销已成为行业通行手段,几乎成为默认规则。
15. 常见宣传语如“充值5000赠2000”“年度护理套餐立减四成”,用大幅折扣吸引消费者提前支付大额费用。
16. 明明洗牙单次收费不过百余元,却极力推荐动辄数千元的长期服务包。
![]()
17. 更严重的问题在于价格体系极度不透明。深圳的李女士被“1999元种牙特惠”广告吸引,缴纳定金后才被告知需额外支付3000元用于骨粉填充,再加5000元升级进口种植体,最终实际支出超过一万元。
![]()
18. 还有一些机构故意模糊材料差异,同样是牙齿填充,国产树脂与进口品牌之间差价可达数百元,但不会事先告知,直到治疗中途才引导患者选择高价选项。
19. 这类策略本质就是“低价引流—中途加价”,不少患者因已开始治疗,只能无奈接受追加费用。
![]()
20. 正因为牙科项目利润空间可观、监管薄弱,过去几年吸引了大量资本涌入。
21. 数据显示,从2019年至2022年,全国持证口腔医疗机构数量由7.6万家增长至13.5万家,增幅接近78%。某些商业街区甚至密集分布着超过20家同类诊所,最近两家相距不足40米。
![]()
22. 表面繁荣之下暗藏隐患:多数机构依赖外部融资扩张,平均资产负债率突破85%,其中设备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的比例高达42%。
23. 一旦现金流断裂,停业关门便成为必然结局,此前流传的“一年回本、三年暴富”神话早已破灭。
![]()
24. 跑路现象绝非孤立个案。统计表明,2024年全国约有6000家牙科诊所携款潜逃,相当于每天至少16家机构退出市场。
25. 到2025年第一季度,倒闭趋势仍未缓解,仅三个月内就有超230家口腔机构宣布停止营业。
![]()
26. 更值得关注的是,不仅小型社区诊所难以为继,部分连锁品牌也接连爆雷。
27. 2025年2月,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福斯曼口腔突然宣布全面闭店。仅在广州地区就有超过200名患者受到影响,全国受损人数逾千。
28. 有患者预付近6万元用于正畸治疗,疗程过半却无法继续,后续服务彻底中断。
![]()
29. 同年6月,知名连锁品牌瑞尔齿科位于北京国贸及上海陆家嘴的核心门店曝出拖欠员工薪资问题,管理层以“资金周转紧张”为由延迟发放工资。
30. 与此同时,大量顾客投诉治疗中断、客服失联、预约失效等问题。
31. 内部员工透露,公司曾推行“员工内购冲业绩”政策,疑似通过内部认购预付卡填补财务缺口。
![]()
32. 广东乐莎莎口腔前任股东涉嫌挪用患者预付款达1500万元,当新投资方接手时,机构已成空壳。
33. 受害者自发组建数十个维权群,汇总损失金额、联络法律援助,但面对无效合同与失联主体,往往只能徒叹无助。
![]()
34. 激烈的市场竞争本就压缩了盈利空间,而2024年全面实施的种植牙集中采购政策,则成为压垮众多机构的最后一击。
35. 在此之前,私立诊所凭借信息不对称获取高额溢价。
![]()
36. 集采政策实施后,市场价格迅速透明化,单颗种植牙整体费用下降幅度高达60%。
37. 公立医院中选的种植体均价降至900元左右,全国医疗服务指导价普遍控制在4500元以内,部分国产植体中标价低至630元每颗。
38. 到2025年,全瓷牙冠的价格也从原先的3920元大幅下调至572元,降幅超过80%。
![]()
39. 此举直接导致诊所毛利锐减,综合利润率由过去的60%以上骤降至15%以下,专靠种植牙盈利的机构瞬间陷入亏损状态。
40. 本就在激烈竞争中打价格战——洗牙项目从198元降至29元——如今核心项目的利润也被清零,小型诊所无力维持运营,跑路成了唯一出路。
![]()
41. 面对生存压力,部分机构开始调整经营策略寻求转型。
42. 浙江余姚当地监管部门启动专项整治行动,要求所有牙科机构实行明码标价制度,必须清晰公示诊疗项目、使用材料及对应收费标准。
43. 对于种植牙等复杂项目,还需提供书面说明,解释不同价位之间的技术与成本差异。
![]()
44. 不少诊所积极响应,在接待区张贴详细价目清单,明确列出种植体成本、手术费、检查费等明细,并主动出示材料合格检测报告。
45. 一位诊所负责人坦言:“过去靠模糊报价赚快钱,现在只能靠公开透明赢得信任。虽然单笔收入减少,但回头客带新客的良性循环反而让生意更稳定。”
![]()
46. 对普通消费者而言,行业降温虽带来阵痛,但从长远看有利于净化市场环境。
47. 选择机构不能只看装潢是否现代,首先要查看墙上悬挂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以及医生持有的《医师执业证书》,无证机构再便宜也不应前往。
![]()
48. 咨询价格时务必刨根问底,要求医务人员出具包含全部费用的书面清单,涵盖初诊、拍片、材料、复诊等环节,切勿轻信口头承诺。
49. 办理会员卡更要保持警惕,优先考虑按次付费;若确需充值,应选择金额较小、周期较短的套餐,避免一次性支付数万元。
50. 若治疗过程中出现临时加价、主治医生频繁更换等情况,应及时终止服务另寻他处,切莫因不愿损失预付款而越陷越深。
![]()
51. 从整个行业发展来看,牙科并未真正衰落,而是正在剥离过去依靠信息壁垒和营销套路构建的虚假繁荣,逐步回归医疗服务的本质属性。
52. 那些依赖骗术生存的机构被淘汰出局,恰恰为诚信经营的专业机构腾出了发展空间。
53. 对大众来说,这意味着未来看牙不再需要为虚高定价买单,只要增强防范意识、掌握避坑技巧,就能真正享受到优质、合理、可信赖的口腔健康服务。
![]()
参考消息:
【1】央广网——《满口牙齿拔完,口腔诊所却“跑路”了!记者调查:部分口腔诊所突然闭店中断治疗乱象》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530847638314172969/?channel=&source=search_tab
![]()
【2】上游新闻——《上海一牙科诊所发通知前股东挪用1500万导致接诊受影响?当地卫健委:正在开协调会处理》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33727111489225242/?channel=&source=search_tab
![]()
【3】福建日报——《定了!福建种植牙集采正式落地实施!单颗种植牙总费用平均降幅超50%》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224388150951707174/?channel=&source=search_tab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