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数据显示,四季度涉高校网络信息量增加47%。2025年第四季度,高校大型考试、冬季校园管理、学期末总结等重点工作,潜藏多类舆论风险点。本报告通过梳理往年同期与高校相关的热点事件与传播情况,总结相关舆论风险点。
传播数据分析
历史同期数据显示,四季度与高校相关的原发信息量从2023年的5216万条增至2024年的7668万条,增幅达47.01%。历史同期敏感信息占比稍有下降,由2023年的25.69%降至2024年的21.98%,侧面表明舆论存在一定负面情绪,但总体趋于缓和。
![]()
2024年四季度,全网原发信息量排行前五的负面事件信息量均超过2万条。其中,“济南大学泡面事件”被多家媒体报道,并引起网民热烈讨论,原发信息总量超5万条。
![]()
2025年四季度高校相关舆论风险提示
(一)高校校园安全管理面临多重风险
第四季度,伴随天气转冷及学期进入结束阶段,校园安全风险因素增多,管理压力增大,主要集中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与食品安全三大方面。
交通安全风险。冬季雨雪、冰冻天气可能导致校园内部及周边道路湿滑,若学校未能及时清除积雪、积冰,或在校内坡道、台阶、门口等关键区域未设置醒目的警示标识和有效的防滑措施,一旦发生师生滑倒摔伤、校内车辆因打滑发生的碰撞等事故,可能引发舆论对学校后勤保障不力、应急预案缺失的质疑。此外,随着期末各类活动增多,校内人、车流量可能增加。若校园内人车分流管理不严、车辆超速行驶、乱停乱放等现象突出,特别是在教学楼、宿舍区、食堂周边等人流密集区域,恐造成师生对人身安全的担忧。校内交通事故,无论大小,都可能吸引网络关注,舆论焦点或指向学校的管理责任。
消防安全风险。冬季取暖、用电需求激增,学生宿舍内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的现象可能增多。若学校未能实施有效管理,或存在消防通道堵塞、灭火器过期、报警系统失灵等问题,一旦发生火情,易形成对学校消防管理的讨论及批评。
食品安全风险。历史同期,曾发生“学校食堂被指卫生未达标有鼠迹”等事件。今年三季度,接连发生“学校百余人食物中毒”等校园食品安全事件,若再发生食品腐败变质、餐具清洗消毒不彻底、后厨卫生条件差、从业人员操作不规范等涉及校园食品安全事件,或将加大家长和社会对校园食品安全的担忧。此外,期末阶段学生学业压力大,外卖需求增多。若出现学生因食用外卖导致健康问题,舆论在聚焦商家责任的同时,也可能将部分责任归咎于学校未尽到提醒和管理的义务、未满足学生餐饮需求等方面。
(二)警惕师德师风舆论风险上升
第四季度适逢学期末,是教学、科研及各类评审评价工作的关键收尾阶段,师生互动频繁,需警惕师德师风问题风险,潜在舆情风险主要集中于学术不端、利益交换、不当言行及管理失范等方面。
警惕学术成果侵占现象。期末阶段,研究成果结题、论文投稿集中,易产生侵占研究成果等纠纷。若学生权益受损并通过网络渠道发声,舆论易产生对“学术权力霸凌”的广泛声讨与对高校学术生态的质疑。
警惕师生关系失范等行为。历史事件显示,此阶段师生互动频繁,若被曝出教师利用职权,对学生提出不正当要求等行为,舆论或将对涉事教师及学校的管理责任进行批评。
(三)校园人际矛盾扩大风险
第四季度学生面临考试、择业等多重压力,情绪易产生波动,人际摩擦风险增加。同时,第三季度入学的新生群体经过初步适应后,宿舍内部、班级内部潜在的矛盾也可能在此时暴露和激化。冲突事件一旦发生,因其触及校园安全红线,易在短时间内引爆舆论。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宿舍成员因生活习惯、作息差异、卫生责任、公共资源分配等问题产生的矛盾,在期末极端考试等压力下可能被激化,演变为言语攻击或肢体冲突。相关视频、截图在校园或社交媒体上的传播,会迅速将私人矛盾“公共化”,引发对涉事学生及宿舍管理有效性的讨论。
匿名造谣与隐私泄露。在匿名校园论坛、社交群组中,可能出现针对特定学生的造谣、攻击、曝光个人隐私等信息。此类行为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对受害者造成严重心理伤害,并可能衍生出线下冲突。学校若对校园网络空间引导、管理不力,或将被舆论指责。
事件处置不当引发次生舆论危机。当冲突事件曝光后,若学校未能第一时间介入调查、发布情况说明,易被舆论解读为“姑息纵容”,学校公信力或受损。此外,若调查过程缺乏透明度,或处理结果被质疑,可能会激起更大矛盾,导致舆论二次发酵。
(四)考试相关舆论风险需重点关注
四季度大型考试较为密集,教育行业也将进入围绕考试服务的重要节点。
四六级考试。一是需关注报名系统稳定性,报名阶段若教务系统因访问量过大而崩溃,易直接引发学生的强烈不满和网络“吐槽”,质疑学校教务管理能力与信息化水平。二是需注意考试组织与设备调试问题,考试过程中,若出现听力播放不清、设备故障频发等问题,不仅会影响考生发挥,还容易引发集体申诉,可能会因此引发对学校管理的质疑。三是需警惕公平性保障不足引发的舆论风险,若考试中出现替考、利用通讯设备作弊等行为,或发生考前泄题等事件,相关部门若调查不及时、处罚力度不足,会被指责“管理乏力”,损害公信力。
研究生考试。一是需关注规则变动后的舆论反响,比如考研报名条件、初试复试占比、调剂规则等核心规则变动,若未充分征求意见或解读不到位,易被质疑“增加考生负担”“影响公平性”。此外,不同省份在研究生考试考点分配、审核标准、违规处理标准不同,考生产生“双重标准”等质疑。二是需关注关键信息发布的时效性、明确性,比如考试时间调整、考点变更、成绩查询安排等重要信息如未及时同步,影响考生备考和应考,引发不满情绪。
公务员考试。部分高校可能认为公务员考试是社会性考试而忽视相关风险。但若大量学生反映学校未能提供及时的报考政策解读、选岗指导或保障书籍、经验分享等备考资源,可能会对学校形成负面印象。笔试成绩公布后,失利学生可能面临巨大的心理落差和就业焦虑。学校就业指导服务应及时跟进,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和替代性就业渠道引导。
(五)内容不当的舆论风险
年终岁末,各类总结、讲座、报告会频繁举行,相关社交媒体动态也将进入活跃期。
师生个体言论不当。若师生在社交媒体、论坛、视频平台等公开网络空间,发表片面、偏激等不当言论,因其身份,更容易吸引全网关注,或使学校陷入被动应对危机的漩涡。
官方账号不当发文引发质疑。学校官方或院系、学生组织运营的新媒体平台账号,在内容发布时,审核把关不严,出现表述错误、事实不清或立场偏差等问题,易被舆论质疑学校宣传工作的严谨性。
活动演讲内容不当。学校主办或院系承办的各类学术讲座、论坛、文化沙龙等,若对受邀嘉宾、学校教职人员演讲内容缺乏必要的前置审核,导致其在讲坛上公开发表不当或争议观点,活动图文或视频经传播后,不仅会造成社会影响,舆论也将对相关责任方进行审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