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嘉禾
编辑 | 顾柠
农行子公司任命新总裁,系青岛高校校长。
日前,中国农业银行(下称“农行”)旗下科技子公司——农银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农银金科)高管层首次迎来重要调整。
据多方消息,农银金科董事长刘国建转任农行总行巡视组专员;总裁姚琥接棒刘国建晋升董事长;而新总裁则由山东科技大学校长曾庆田出任。
这一系列人事变动,是农银金科成立五年来的首次董事长、总裁变更,更因高校校长跨界履新之罕见性引发业内广泛关注。
![]()
姚琥内部晋升董事长,山科大校长曾庆田“跨界”出任总裁
继2020年7月成立五年来,农银金科董事长、总裁首次发生调整。 首任董事长刘国建回归总行,总裁姚琥内部晋升董事长;而新任总裁则由山东科技大学原校长曾庆田出任。据悉,刘国建目前已回归农行总行担任巡视组专员。
农银科技新晋董事长姚琥此前长期深耕农行科技体系,曾任总行软件开发中心副总经理、研发中心副总经理,并参与农银金科的筹备工作。
![]()
值得注意的是,新任总裁曾庆田的履历则颇为独特,其并非出身金融行业,而是来自山东一所高校。
![]()
据《今日行长》了解,“75后”曾庆田是位妥妥的“山科大人”,其山东科技大学校友出身,从计算机专业本硕读到中科院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一路破格升副教授、教授,再到学院院长、副校长,时年 47 岁其接棒校长,成为全省最年轻高校校长之一。2025年10月16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人事任免公告,免去曾庆田的山东科技大学校长职务。其任职山科大校长仅两年有余,成为该校史上任期最短的一位校长。
公开资料显示,曾庆田,1976年1月生,山东高密人,2005年4月以博士学位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具体履历来看,曾庆田于2001年起工作,曾任山东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后历任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党委常委、副校长等职,2019年12月任山东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23年3月任山东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在校任职期间,曾庆田专注于互联网科技条线研究,这或是此番被选中成为农银金科新总裁的原因之一。山东科技大学官网信息显示,曾庆田主要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物联网应用软件、无线传感器网络、业务流程管理、应急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2013年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山东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值得注意的是,高校校长跨界执掌金融机构总裁的案例在业内鲜有先例,但并非孤例,厦门理工学院原校长王乾廷亦于去年10月转任国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公开资料显示,农银金科成立于2020年7月,注册资本6亿元,是农行全资子公司,也是国有大行中唯一一家注册在北京的金融科技子公司。它承载着农行“技术创新、科技输出、集团子公司服务”三大职能,是其“一局两中心一公司”科技治理架构的关键一环。
近年来,农行将“数字经营”列为与“三农”普惠、绿色金融并列的三大战略之一。截至2024年末,农业银行信息科技资金投入总额达249.7亿元,占全年营业收入的3.51%;科技与数字化运行管理人员总数达27561人,占员工总数的6.1%。
![]()
扩容放缓、盈利承压,银行系科技子的“成长烦恼”
事实上,银行系科技子公司高层变动频繁。据《今日行长》不完全统计,除农银金科外,建信金科、中银金科、北银金科等“一把手”均出现调整。
建信金科方面,2023年9月原总裁雷鸣升任董事长后,总裁职位空缺,直至今年年中,常务副总裁成科拟升任党委副书记、总裁。中银金科原党委书记柯建勋赴广东任职,总经理曹汉平接棒成为第四位掌门人。北银金科则由北京银行监事会办公室主任马红接棒赵瑞兰,拟出任党委书记。
在人事密集调整的同时,银行科技子公司的队伍也在持续扩容。
回溯银行科技子发展历程,2015年被视为银行科技子公司的萌芽之年。彼时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互联网公司凭借技术与场景优势“降维打击”,倒逼传统银行加快科技转型。同年11月,兴业数金作为首家银行科技子公司成立,拉开了行业发展的序幕。截至目前,银行系科技子公司已扩容至26家。
其中国有大行中,除邮储银行外,其余五大行均已设立科技子公司。股份制银行方面,招商、兴业、平安、光大、浙商、民生、华夏、浦发等8家银行也各自或通过集团设立了科技子公司。此外,北京银行、深圳农商行、重庆农商行等近10家区域性银行,以及中信银行(国际)通过香港主体在内地设立的信银数智等,也纷纷布局。
不过,从成立时间上看,近年来银行系科技子公司扩容脚步明显放缓。相较2015 - 2020年的快速发展期,2021 - 2023年分别仅有2家、1家、1家相关公司成立,2024年有2家成立。
![]()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也有两家科技子公司正式投入运营。8月5日,浦银金科在上海举行开业仪式,结束了四年筹备期;1月,信银数智在深圳开业,主要服务于其香港母行及海外分行。
然而,有新成员入场的同时,市场上也出现了科技子公司“回归母行”的传闻。据21金融圈求证,中银金科确有部分业务和人员回流母行,但整体仍保持独立运作。另有业内人士分析,兴业数金的回归或与市场环境变化、业务整合需求及监管合规等因素有关。
另外,从行业视角来看,尽管布局广泛,但多数银行科技子公司的经营表现仍不及预期。以兴业数金为例,其在2019年由盈转亏,上半年净利润亏损达1.67亿元,随后其股东高伟达退出,经营数据不再公开。
此外,部分科技子公司的“利润”仍依赖于母行的内部采购,尚未形成真正市场化的盈利能力。作为行业内唯一的上市主体,金融壹账通自成立以来持续亏损,2017年至2024年累计亏损超80亿元。其收入高度依赖“平安系”,2021年至2023年来自平安集团及陆金所的收入合计占比始终超过六成。2025年上半年,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同比下滑43.4%,亏损进一步扩大。由于股价长期低迷,金融壹账通已于今年启动私有化退市程序,并于7月获得市场监管总局批准。
综上而言,银行系科技子公司历经初期“跑马圈地”式的快速扩张,如今已悄然步入深度调整与战略重构的“深水区”。当下,如何平衡内部服务与外部市场化,实现可持续盈利的“华丽转身”,已然成为横亘在行业面前亟待攻克的核心难题。未来,银行科技子公司究竟会如何调整策略、实现突破,《今日行长》将持续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