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你有没有感觉自己被裁得特别冤?
明明业务能力很强,还很“热心”的帮助其他部门,提出了许多善意的“建议”,自己根本没有错处,却莫名其妙的被裁了,你可能觉得是同事的嫉妒,或者是老板的针对。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思考一下,园丁修剪盆栽时,最怕遇到一种苗——枝桠疯长,总往邻株的领地探的,看着热闹,实则抢养分、乱株型。最后不得不狠下剪刀。
![]()
图片来自互联网
这里就有一个现实的例子,有位创业十年的企业家刚裁掉一个员工,印象中这个员工专业能力很强,也没有犯什么原则性问题,大家也很疑惑,老板给出了理由:“他业务能力不差,但就是管不住手——总爱跑到其他部门指导工作”
这位员工是市场部策划,入职两年总爱往产品、运营、甚至财务部跑。
产品迭代会上,他会觉得产品功能做的太生硬了,应该更满足客户需求;
运营做活动时,他会指出推广渠道选得不对,应该找垂类KOL;
连财务审报销,他都要指导一下,“流程太麻烦了,应该简化一下”。
同事们起初夸他“有全局观”,直到各部门开始频繁投诉:“他根本不懂我们的业务,瞎指挥浪费时间!”
你以为的“热心帮忙”,其实是扎进团队的刺。这不是全局思维,是越界傲慢。
很多人觉得,主动关注其他部门的工作,甚至给出建议,是主动破圈和为公司整体考虑。但管理者看到的,是另一种真相:当一个人频繁对非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指手画脚,本质是在侵犯组织边界。
企业的组织架构之所以存在,正是因为每个部门有不可替代的专业壁垒。产品部懂用户需求转化,运营部懂流量撬动,财务部懂成本控制——这些专业能力,需要时间沉淀,更需要边界保护。
当一个员工跳过自己的核心职责,用“我觉得”去指手画脚其他部门的工作,表面上是热心,实际上是在破坏组织的运行规则,就像程序员不会允许做产品的来改自己的代码,做产品的也不会要求程序员来帮自己写产品分析。随意插手是对整个团队专业性的质疑。
![]()
图片来自互联网
为什么这一类人是极大概率被淘汰的呢?
首先是消耗其他部门的精力,其他部门需要花时间解释“为什么这样做”“背后的专业逻辑是什么”,原本该聚焦核心任务的时间,被用来应对无意义的指导。
其次,消解专业权威。如果一个非专业人员总被默认有资格评价,团队里真正专业的人会失去话语权。长此以往,部门间的信任会崩塌——“既然你说我的方案不行,那你来做?”
最后,模糊责任边界。当跨部门指导导致问题,责任该算谁的?是“好心帮忙”的人,还是被指导的部门?这种模糊性会让组织效率直线下降。
职场的成熟,是从守住职责边界开始的,这不仅是职场新人需要注意的,也是多年职场人容易犯的错误。
敲锣卖糖,各干一行。每个岗位聚焦主航道,不随意跨界。不是不鼓励协作,而是协作的前提是:把提建议改为提供支持。
如果真的觉得其他部门存在问题的话,首先应该深入了解他们的业务逻辑,再用数据或者案例给出可落地的解决方案。
对员工来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尊重他人的专业领域,才是职场之道。
![]()
图片来自互联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