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一位年营收过亿的创始人朋友对我说:
“感觉公司到了一个新的瓶颈期,团队很努力,业务也在增长,但就是突破不了那种‘就差一口气’的状态。”
我问他:“如果你现在做一个冒险但可能带来倍增的决定,你会和谁商量?”
他想了想,说:“好像……没有人。家人不懂业务,高管各有立场,同行更不能说。”
这让我想起另一个现象——
很多企业在二三十亿规模徘徊多年,不是因为资源不够,而是决策者的思考方式被无形地“锁死”在了某个维度。
一、企业最大的成本,是“决策者看不见的代价”
作为创始人或CEO,你一定深有体会:
- 团队提交的方案,你总能一眼看出问题,但他们却看不到“更大的可能性”
- 你反复强调的战略方向,执行起来却总是差一点“火候”
- 明明感觉到了行业变化,却说不清机会到底在哪里
这不是你的团队不够好,也不是你不够努力。
而是每个领导者都活在自己的“认知结界”里——你能解决的问题,永远不会超出你能看到的边界。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最徒劳的举措,莫过于为根本不存在的问题寻找正确答案。”
而现实中,很多企业家正在做的,就是在自己有限的认知范围内,为错误的问题寻找完美的答案。
二、三个信号,提示你可能遇到了“认知闭环”
1.反复讨论,难以决断
重要决策在核心圈讨论多次,每次都觉得“还差一点”,但说不清差在哪里
2.感觉机会在眼前,却抓不住
看到竞争对手做了类似的事成功了,自己却迟迟不敢行动
3.团队执行力“打折”
再好的战略,落地时总觉得变了味,问题却不知出在哪个环节
如果这三个信号你都有体会,那么你可能需要的不是更努力,而是一个能帮你“看见盲区”的认知镜像。
三、突破认知边界:从“单人决策”到“多维思考”
任正非有个著名的观点:“让听得见炮火的人指挥战斗。”
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句话的下一句是:“同时要让指挥战斗的人看得见全局。”
如何看见全局?你需要这“三面镜子”:
第一面:后视镜——复盘能力
不是总结成败,而是看清自己的决策模式。为什么在某个节点犹豫?为什么忽略了某个重要信号?
第二面:显微镜——洞察能力
深入业务细节,却不陷入细节。能够从表象看到系统结构,从单点问题看到整体关联。
第三面:望远镜——预见能力
基于对行业本质的理解,看见未来3-5年的趋势变化,而不只是下一个季度的业绩。
但这“三面镜子”一个人很难同时用好。
这就是为什么成功的企业家都在构建自己的“外部认知系统”。
四、构建你的“认知增强系统”
马云在创业早期,每年都会花时间与全球各领域的智者交流;
马化腾一直保持着与年轻用户、一线产品经理的直接沟通;
雷军更是有名地组建了一个“外部智囊团”,涵盖各行业的专家。
他们都在做同一件事:打破信息茧房,构建认知多样性。
具体怎么做?有三个层次:
1.跨行业交流:与不同行业的企业家深度对话,借鉴他们的思维模型
2. 跨层级沟通:定期与一线员工、年轻用户无过滤交流
3. 跨维度学习:引入外部教练、顾问,获得专业且中立的反馈
真正的认知升级,发生在你持续接受“温和挑战”的环境中——既安全,又能突破舒适区。
五、一次体验,感受“认知破局”的真实力量
如果你也感觉到自己的企业“就差那一口气”,如果你也希望找到一个安全、高效突破认知边界的方式,那么这场“伟事达私董会体验场”可能正是你需要的。
在这场深度体验中,你将:
- 亲历世界私董会鼻祖的经典流程,感受如何通过精准提问直指问题核心
- 在专业教练引导下,看清自身决策模式中的盲点与惯性
- 获得多位跨行业企业家的多维视角,打破“行业思维定式”
- 带着清晰的行动思路离开,而不只是“受到启发”
往期的参与者这样评价:
“4小时的深度交流,比读10本管理书还有效。”
“原来困扰我三个月的问题,本质上是我的认知局限。”
六、这不是一场普通的学习活动
我们坚持小规模、高信任的交流环境:
- 每场仅限12位企业家
- 采用邀约+甄选制,确保无竞争、真交流
- 由伟事达中国持牌人、总裁教练吴强亲自带领
时间:2025年11月1日(周六)13:15-17:30
地点:苏州(报名后发送具体地址)
费用:受邀嘉宾免费
要求:CEO/董事长/创始人等企业家一号位
扫描二维码,申请体验名额
世界在变,认知边界也在不断重塑。
真正的突破,始于你决定走出自己的认知结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