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燃学生志向火种

厚植家国情怀
为精准助力高三学子优化备考策略,科学调整身心状态,10月20日,以“基建赋能,点燃学生志向火种,厚植家国情怀”为主题的“同济大学大师进校园”活动在邛崃一中鹤山讲堂隆重举行。同济大学专家领导、邛崃市教育局及我校部分教职员工、高2023级部分学生和来自邛崃市城区五所初中的初三学生代表共同参与了这场教育盛宴。

校地联动启幕 共绘育人蓝图
![]()
![]()
活动伊始,主持人隆重介绍了到场嘉宾,主要有同济大学材料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先进土木工程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朱洪波教授,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创新基地主管、实验师沈水明教授,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四川招生组招生专员徐霞老师,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监、同济大学校友会秘书长、副会长陈钢先生,中交铁道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总经理、同济大学校友会副会长王剑平先生,邛崃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毅和学校校级领导。
![]()
邛崃市教育局局长张毅率先致辞,代表邛崃市教育系统对同济大学专家团队的到来致以热烈欢迎与诚挚感谢。张局长指出,在我国从基建大国迈向基建强国的关键征程中,同济大学始终勇立潮头、砥砺前行,其深厚的学科积淀与家国担当令人敬佩。他强调,教育从来不是独奏,而是合唱,此次校地联动既是优质教育资源下沉的具体实践,更是为初高中学生点亮成长之路的重要举措。
![]()

专家大咖分享,互动答疑解惑
![]()
![]()
朱洪波教授
同济大学材料学院朱洪波教授向全体师生致以亲切问候,并娓娓道来同济大学的发展脉络与学术风采,他热情鼓励在场学子积极报考同济大学。
![]()
沈水明教授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沈水明教授以《基建大国到基建强国——从模型设计到宏伟建筑》为题,分享了具有思想深度的专业内容。他从建筑中蕴含的数字象征意义展开,巧妙解析了工程案例中从模型到实体的转化逻辑,展现了土木工程数智化发展前沿趋势,并清晰区分了土木工程与建筑学的专业差异。针对专业认知,他建议同学们通过听讲座、参与先修课、进入大学体验等方式探索兴趣,还介绍了同济大学的学科优势与就业前景,勉励大家筑牢基础,勇攀高峰。
![]()
陈钢先生
同济大学校友会秘书长、副会长陈钢先生从成长心态出发,强调“劳逸结合,一张一弛”的重要性,鼓励在座学子将运动与学习结合,以更健康饱满的状态投入高三备考过程中。
![]()
王剑平先生
同济大学校友会副会长王剑平先生则直击学习痛点,提出“拒绝假装努力,提升学习效率”的实用建议,他那句“出身无法选择,但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寄语引发学生的强烈共鸣。
![]()
在火花四溅的互动环节,学子们的提问从成长困惑延伸到升学实际。面对“如何面对成长迷茫”的经典之问,沈水明教授以“人生如棋”为喻,点拨学子们应先潜心提升实力,方能明确方向。而当被问及“如何抉择兴趣与就业”时,陈钢先生则鼓励学子们在广泛体验与深厚积累中,找到热爱与事业的交汇点。针对大家最为关切的大学录取和进校考核问题,沈水明教授给出了真诚建议:不妨尽早思考心仪的学校与专业方向,同时在紧张的高三复习中,注重以运动的方式调节身心。
![]()
![]()
![]()

志向启航扎根,校地合作深化
![]()
![]()
此次“同济大学大师进校园”活动不仅让邛崃一中的学子们近距离接触到高校专家与行业精英,更在专业认知、规划能力、心态调整等方面获得了有效指导。这既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精神的传承。邛崃一中表示,学校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校地校际合作,引入更多优质教育资源,为学子搭建更广阔的成长平台。
![]()
![]()
![]()
来源 | 邛崃一中
编辑 | 杨鑫
初审 | 贾红梅
复审 | 李珉
终审 | 张万波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