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车18.9吨,红薯含粉率23.8%,二号车17.6吨,红薯含粉率24.3%……”在贵州益兴淀粉加工有限公司,质检员正在对红薯进行糖分、淀粉含量检测,随后车辆被引导至堆放区卸货,整个流程井然有序。
![]()
搬运淀粉。何敏摄
连日来,在铜仁市思南县双塘街道的贵州益兴淀粉加工有限公司厂门外,来自全县各乡镇(街道)以及周边区县的运输红薯的货车排起长龙,等待过磅收购。
“为保障原料品质,公司质检团队对每车红薯进行糖分、淀粉含量检测,不合格批次当场退回。我们只收订单内的‘双高’品种,严禁混装,这是对‘陈薯’酸辣粉品牌的质量承诺。”贵州益兴淀粉加工有限公司董事长付强说。
![]()
清洗红薯。杨亚旭摄
据了解,今年的红薯收购时间从9月20日起,11月30日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收购。为了确保收购工作顺利进行,该公司做了充分的准备,运用了专业的检测设备,高效的收购流程力求为农户尽快“变现”。
“我们公司自9月20日开秤以来,截至10月11日,共计收购红薯20000多吨。收购的红薯不光有思南县的,还有印江、德江、石阡等周边区县的。收购价格为10月10日以前6角,10月11日至10月30日5.5角,11月以后5角。”付强介绍道。
![]()
包装红薯粉。何敏摄
走进贵州益兴淀粉加工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线如一条蜿蜒的“钢铁巨龙”贯穿车间。从原料卸货区开始,新鲜红薯便坐上“智能过山车”,运用干筛除泥系统通过高频振动与风力分离技术,几分钟内完成红薯与泥土的精准分离,既保障淀粉纯度,又实现污泥资源化处理。
在精加工环节,锉磨机将红薯破碎成浆,再经旋流分离工艺提取淀粉,最终产出的成品白度达92%、纯度超95%,达到国家一级标准。中控室内,数字化大屏实时跳动着温度、湿度、浓度等20余项参数,技术人员通过5G物联网系统远程调控设备,确保生产全程可追溯。
![]()
堆放的淀粉。杨亚旭摄
“为了保证鲜红薯的出粉率,我们公司现有工人140多人加班加点生产,每天生产鲜红薯1200多吨。截至目前,生产鲜红薯共计有16000多吨,产出的淀粉2600多吨。”付强说,生产线24小时不停地运转。
贵州益兴淀粉加工有限公司成立于2024年,拥有一条年产15万吨的淀粉生产厂加工线,日处理4000吨的污水处理厂一座,带动周边群众100余人就业。目前,企业生产的淀粉全部直供思南本土品牌“陈薯”酸辣粉加工厂,实现从红薯种植、淀粉精细加工到最终成品的完整产业链。
![]()
传送带运输成袋的淀粉。何敏摄
近年来,思南县立足“一主两辅”农业产业布局,依托“龙头企业+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构建了红薯产业“种质优选-规模种植-精深加工-品牌营销”全产业链体系。推动产业向二三产业延伸,实现了农产品附加值提升,走出了一条山地特色农业“接二连三”的融合发展新路。(何敏、杨亚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